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楷书,草书,行书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讲讲楷行草的区别,正所谓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用这段话来概括三种书体的区别再好不过了。
1,楷书,是在笔划书写过程中笔锋藏露粗细轻重分明,字形结构端庄沉着,主笔突出,结字比例极为重要。
2,行书,是在楷书行笔的基础上稍加快了点行笔速度。讲究的是笔画线条的质感,结字的正倚斜,速整体的章法,布局,布白,运笔要流畅一气呵成,才能展现出线条的通畅自如的质感,让作品看起来有神韵古拙。
3,草书,又是在行书的基础上更加让笔画结字上的简化而提高了书写速度并且线条更加美感流畅。运笔也很讲究技巧,轻重粗细,章法布白,宽松与密集之间的安排,注重行行如春蚓,造型如秋蛇。也可称为一笔书,即使有收笔处也能在运笔中见到意在笔前,笔断意连的运笔姿态。
书法学习是漫长且提高自我学习修养的一门艺术课,首先心正则笔正,摆好自身在学习书法中的心态,不杂念。不带急功近利的想法。无论篆,隶,楷,行,草,各有其要诀。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极大宝库。我们有理由与信心不断的去继承去学习去加强去创新,让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眼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了解楷行草的区别,先了解书法发展顺序。秦始皇统一的文字就是先篆书,甲骨文金文不去扯了,当时宰相李斯还总结了小篆,民间通行使用。当时的字是写在竹简上的,小篆又长又弯弯绕绕的,为了节省时间和竹子,就把那些弯弯绕绕的给拉平了,字也越写越短,就出现隶书,矮矮胖胖的。同样,还是出于节省时间的考虑,字开始连笔,行书和草书的成熟时间有一点争议,有说是草书在前,后来辨认不方便,取了中间再行书成熟,也有行书在前,草书再后的。反而是大家最常见的楷书,是最晚成熟的,大约是唐了。区别来说,艺术表现往往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表现力,往往和表现形式是有关系的,就像节奏快的音乐,比较难以表达悲伤。在抒情达意方面,豪迈、强烈的情感,往往更适合行草的表现手段;克制、理性的,更适合楷书。在学习顺序上,其实楷书应该是最晚入手的,一般篆隶入手比较能往上追魏晋,往下走明清。从唐楷入手,欧阳询除外,他是魏晋入唐的,一般追不到魏晋,因为容易越写越窄,一般分析,极端勿举。至于有什么用,并不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在问就说明它有用。还是那句话,学好了,啥都有用,学不好,再有用也轮不到你用。非要答的话,至少一手好字高考卷面分都能加个几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广义的楷书包括魏碑与唐楷,但从传统书学,也就是侠义上说,楷书特指唐楷。楷书的特点,方正平直,简省易写、易识。历代楷书佳作很多,比如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等。
行书,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里指出“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为之行书。”写出来的字比较流动,简便,没有楷书那样工整严谨,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潦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表现领域比较宽,写得工整接近楷书的称“行楷”,写得比较奔放些类似草书的则称“行草”。比如赵孟頫的《趵突泉》,王献之的《鸭头丸贴》。
草书,草书分章草和今草。章草笔画保存一些隶书的笔势,相传汉元帝时史游所作,其写法,利用符号,字字独立,一字万同。今草,是由章草结合楷书发展而成的,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叫今草。今草,符号之用加多了,去波磔,重形联。草书线条节律变化丰富,体势形态跌宕奇险,最能表达书者的情感。字帖《唐孙过庭书谱》。
古人对楷书,行书,草书有个形象地描述,楷书,比作一个人在站立,行书,比作一个人在走路,草书,比作一个人在奔跑。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个人建议先从楷书学起,打好基础然后再学行书,草书,循序渐进,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草书书写过程更快。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区别从它们的形态就可以看出来,楷书比较端庄,呈静态,草书动态感十足,结体简化,线条变化丰富,行书介于二者之间。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跑。学习他们的意义最主要在于自己的兴趣,学习书法可以从楷书入手,也可以从行书、草书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