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那些不主动隔离,传染家人还到处传给别人,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
的人,疫情,社会那些不主动隔离,传染家人还到处传给别人,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化,是我们从小在关系中出生以后不得不经历和面对的人生任务。
而这些隐瞒接触史满世界乱跑的人,可以说没有没成社会化,不具有一个合格的公民的基本素养,无法去完成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关键步奏:集体想象并内化的社会契约。
这种人同时是面临的一个困境是道德发展的停滞。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来看,从认知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外在标准控制,通过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如受奖励为好行为,受惩罚为坏行为。
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以服从权威和避免受惩罚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不理解道德标准,不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两种价值观冲突。
阶段2:功利取向。以是否能满足个人需要作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即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习俗水平
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规章制度为准则。
阶段3:“好孩子”取向。以取悦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以他人的意图进行判断。认为权威人物所指定的社会准则、行为标准都是对的,应该遵守。
阶段4:“好公民”取向。也称为维护社会秩序取向,即作为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公民的义务,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后习俗水平
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遇到道德标准矛盾冲突时,自我可以做出选择。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认识到各种法规都是为公众的权利和利益服务的,符合公众需要的便应遵守,如果不适宜,就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修改。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这是理性良心取向,个体的道德认识超越社会法规和法律,普适于尊重每个人的尊严、生命价值和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可按伦理原则进行选择。如,投药的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包括妻子和陌生人)。
显然这种隐瞒病史接触史,还满世界乱跑的人,他们的道德发展阶段还停留在童年期的前习俗水平。这也是他们难以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原因。
3️⃣病耻感。
这是一类特殊人群的心态。在隐瞒病情和接触史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羞耻感。这和群族文化传统有关。和内疚感不同的是,东方文化对人的约束强调的是羞耻心。
比如母亲在公共场合哺乳,我们会觉得那个妈妈「不害臊」;
我们对需要麻烦别人的事特别介意。如果家长带孩子们在一起玩,会特别在意孩子是不是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东西。
……
羞耻心过度的人,会回避面对现实,以免自己成为那个不被接纳的人。
所以当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群众会对有接触史的人特别介怀。这是这种被歧视的羞耻心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怪物」或者是一个「麻烦」。
我的另一位同事,在疫情还没有蔓延的时候,早早地从武汉回家过年,到家后疫情已经发展,本打算上报后自行隔离,但是还没到家已经被亲戚用各种渠道举报和上报,整个期间父亲对她充满了抱怨和愤怒。她第一次深切地感觉到羞耻,感觉到了人情冷暖,觉得自己这一趟回错了,浪费了一车的年货和孝心。
4️⃣危机历程中的否认逃避阶段
在群体经历重大灾难面前,会有一个群体的心理历程发展。
慌乱焦虑—否认逃避—愤怒攻击—抑郁—接纳
而这部分吊链子的人,基本处于否认逃避和愤怒攻击这两个阶段,有人刻意隐瞒,有人到处吐口水,不服从管理并有攻击行为。
这种心理背后是对这场疫情充满了未知的焦虑,否认需要面对接受现实的状态,觉得自己不会中招,一定是那个幸运存活的那个人,伴有侥幸心理。
只有否认了难以面对解决的现实,才可以让自己像个普通正常人一样继续生活。
那么这种历程时间不会持续太久,总会发生一些事让他们进入到下一个历程,最后接受和面对现实。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心理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发生什么,疫情期间我们做好作为公民应尽的职责,就是通过了考验。
以上。
#疫情# #抗击新型肺炎# #故意隐瞒就是犯罪# #善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安全意识不强,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我不可能就那么倒霉被感染。还有的人的想法就是要死怎么都得死,不死怎么都让你活着。听到好几个人这样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了自己身上就后悔当初没有老实交代自己的行程。当然主要的还是自己没有防控意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恐惧,害怕,同时还有点心不甘,所以想拉更多人下水这样才不会感到受歧视。这样反而更让大家看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