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你感受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李白,黄鹤楼,碧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你感受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画面,把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相结合,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并把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意境呈现出来,将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远大的水面远观难看到舟帆只有江水也难见头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碧空如洗的天底下有一叶小舟,唯独看不到尽头是那湍湍不息流向天边的长江之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孤零零的客船从诗人的眼前慢慢地走远了,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与碧蓝天空的交界处。长江的水依旧在那里兀自地流淌着。单留下诗人站在岸边,凝视着远去的帆影,不免有些许离别的惆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去水殇,无限怅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远处一条小船,眼前一江流水。二岸青山,这画面还是很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流够宽大,奈何无人,只有一叶孤舟。
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者气势要更大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人远望
目光随逝船
可说情深
亦可说不潇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暮春,写的是时年二十八岁的作者与友人孟浩然的分别。孟浩然儒雅风流,诗名远播。李白在上年秋末北游汝海(今河南临汝),途径襄阳,与孟结识,二人意趣相投,一见如故。“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长李白十二岁的“孟夫子\",成为他仰慕的对象。此诗相传是其与孟浩然在黄鹤楼饮酒赋诗、相与为乐之后,送孟浩然扬帆东下的即兴之作。全诗由两幅画面组成:前两句描绘的是江南烟景;后两句营造的是江边送别。
在年龄上,大诗人孟浩然长李白12岁,在诗坛之上,孟浩然也比李白成名得早。李白24岁的时候离开了四川老家,顺着长江东下,开始了他的游学求官生涯,在湖北安陆一带,李白一住十年,就是在这十年期间,李白结识了襄阳人孟浩然。
在一首题目叫作《赠孟浩然》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对这位诗坛前辈的崇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在当时的李白看来,孟浩然就像一座挺立的山峰,是那样的高不可攀,让他顶礼膜拜。
如此看来,当时的李白就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这首诗也是作于李白在安陆的时候,公元730年,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去扬州,就约孟浩然在今天的湖北武昌相会,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他的偶像孟浩然。
诗歌的题目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在今天湖北武昌的黄鹤矶上,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经骑着黄鹤经过这里,又传说,三国时的费祎曾经在这个地方成仙,乘黄鹤而去,所以叫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曾经写作一首《登黄鹤楼》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是源于这个美丽的传说。广陵,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是汉代的旧称,隋唐时候改成了扬州。
上一篇:如何调整脸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