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儒家学说的善有没有违背自然法则,道家没落跟道法自然有关吗?
儒家,道家,自然儒家学说的善有没有违背自然法则,道家没落跟道法自然有关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于道家的衰落并不完全是道法自然的问题。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太上忘情,并非是没有作为。道家衰落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儒法两家的崛起。儒法两家的思想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维持的需要,也更符合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所以2000年来,一直是儒法两家占据了社会思想的主流。而道家的无为思想,刚则至刚,柔则至柔,生又何妨,死又何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个人追求的实现,所以并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这样的内因和外因作用下,道家的衰弱在所难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为官家治世之学说,道为民间人际之学,儒家看似强大根出道家,道家在民间难立庙堂但并未衰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两个问题,分别说一下:儒家文化所说的是止于至善,何为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善与恶是相对的关系,没有至善和至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至善是一种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真正的要达到至善,达到至善就是满足个人的目标,就是违背了自然法则。
再说道家的,道家所推崇的是上善若水,何为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水是最接近具体的“道”,“道”的文化也是从水中产生的。
道家的没落并不是道法自然的结果,而是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将道家文化妖魔化,并不是道家文化的真实传承,是打着道家文化的幌子去欺骗无知的大众;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当时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道家文化给百姓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当权者驾驭的一种手段。如果真的尊重道法自然,那永远都不会真正的没落,只是相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没有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定义不对。儒家与道家没有兴盛和没落可言。因为所谓的兴盛是因为当前的儒家思想表达了后天的人和事,所以我们觉得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更适用。殊不知道家影响我们更加的根深蒂固。道家是我们中国人的根。生活中点点滴滴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生活方式无一不是有道家的影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释家也好,他们都追求善。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功立业,造福天下;道家则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自我完善,并带动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他们的共性是利众生,“众生”及众生存在的世界,即自然,所以“利众生”就不违背自然法则。
只能说中国历史上,儒家的伦理道德、经世致用的思想得到较多的统治者的接纳使用,但道家思想同样在推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说道家沒落是没有道理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虽不能说绝对完美,但其思想精髓,构成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体系,也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中华传统文化将让人类从疯狂中回到理智,让人类重新融入和回归自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