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学诗词时,都遇到过什么问题?
孩子,古诗词,古诗孩子学诗词时,都遇到过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学诗词时,都遇到过什么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此问题。
我把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大家分享,希望对孩子有用。
我家孩子现在8岁可以将论语全文背诵,在3岁左右,我说题目,他可以背诵一百首古诗左右。
在此其间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怎么解决的?继续了解吧
1.在孩子2岁左右,开始识字。方法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如看见自己家的大门,就在上面写上大门二字,一边教孩子说话,一边教孩子识字。就这样孩子看见广告牌或车牌时,不自觉会自己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我会随时提醒。就这样,过了3个月,孩子已不满足身边一些简单的字。借此机会和孩子在一起读古诗。
2.此时,亲子共读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了一块白板,从朗朗上口的比较简单的古诗开始。写在白板上,进行指读。并做好学习计划,刚开始2天一首。父母做好榜样,温柔的坚持,过半年至一年,孩子就可自主阅读儿童普通读物。
3.刚开始孩子读古诗,我个人认为理解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把美好的诗词给到孩子,接受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解释。听的多了,读的多了,孩子自然会背诵。
4.在平时带孩子出去,如,有一次在绵山风景区,孩子看见小溪,出口说泉眼无声溪细流。此时,润物细无声的诗词学习,与分享显得,自然流露。
你家孩子有学习古诗词么,遇到过什么问题,欢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可你这问题太大了。我举两三我教育孩子学诗词的小例子,不一定合适,且看且讨论
1
儿子的语文书上有首苏轼的诗,我看了一下,把儿子拉过来。
来来来,两爷仔摆下龙门。
这首诗,白雨跳珠用得极好,那么白是什么?
对,指的是透明,而不是白色。雨怎么可能是白色的呢。
中国字挺有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完全不一样。
比如,留白,你们二年级的美术书上,有一幅齐白石的画,虾。除了虾以外,大量留白,可你却在大脑中把养虾的水补充进去。比如,你们刚学的课文,去柏林。这部微型小说,结尾用了静得可怕结束,比如最有名的微型小说
世界未日,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有一天他坐在客厅里,屋外传来敲门声。一排省略号
这就是一种留白的技法,这里的白可以理解为想像空间。
比如浮白,是喝大酒的文雅说法。
比如白寿,百少了个一,这里的白就是九十九的意思。
珠是什么意思。
珍珠吗?对可以理解像珍珠般的雨,可这珠字在这里指的是珍珠的形状,圆的。
打个比方,有个人在沙漠,要渴死了。举起水壶,最后一滴水悬在壶口,欲滴未滴。在阳光下,晶莹如珠。
这个同样形容水的珠,却有珍贵的意思在里面。
珠字,形声,王旁。严格来是说从玉旁。玉,王身上的一小件东西。这个偏旁的字也挺有意思,大多表示珍贵,美好的物件。
比如,璜,璋,琥,等都是古时祭天的礼器。
琪,玛,等等也是。
那玻璃呢?
不好意思,兄弟,在古代,玻璃是种人造宝石,也是贵的不得了的。马可波罗来元时,带来了玻璃献给皇帝,皇帝分了几块给大臣,大臣们喜极而泣,放在家中做传家宝,若干年后,后代拿了出来,发现毛钱不值,心塞呀!这就是典型的科技改变命运。
这样和科技有关的字,比如琉璃,比如珐琅等等。现在烂大街。可在古代却是了不起的东西。
那么玫瑰呢?
不好意思,兄弟。玫瑰在古代也指美玉。
那么玲珑呢。
同样美好呀!而且他也表示玉撞击发出的声音。
那么玩,现呢?
哦,好吧。我指的是大多数,也有少数。而且还有繁体,简体的问题,你爸只是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并非无所不知。
2
儿子月考,他妈指示我叮他复习。
操起书,躺在沙发上,来,儿子。给老子背。
古诗背完了,背诗意,诗意完了,中心思想。
当背到一首辛弃疾的词时,儿子说,简单,学了他好多首了,此人不走哥特,不玩英伦,一生专注田园风,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我笑,谁告诉你他只写田园风,你又从那儿看出他对劳动人民热爱。
梦里挑灯看剑谁写的。
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又是谁的当年,这是田园风?
呵,呵。儿子何必如老子。
前方高能,书袋掉了。
辛弃疾,南宋人。挂的时候得到朝廷谥号
忠敏,这可是很牛的美谥,也挺值得玩味。
辛弃疾行武出身,当官不是走的科举,是从敌战区起义投诚过来的,据传曾率几十人杀入敌方万人大营,坐擒叛徒回到南宋都城建安,枭首示众。这仿佛是古代版的抗日神剧。
可惜了,辛弃疾虽立下如此大功,但身份却尬,是敌战区的人,祖父又当过金国的官员。比起根正苗红的红二三代,或走正规科技的官员,成份有问题,是所谓的归正人。
所以他到底是忠还是不忠,当时朝廷对他是有的疑虑的。当然死了就无所谓了,疑虑打消,一定,肯定,必定是个大大忠臣。
辛去疾不是传统意义上只会耍嘴皮的文人,能揭竿起义,能在敌营杀个几进几出,想来功夫不错。
敏于行,回到南宋后,行动派辛弃疾几次上书要对金国开战,夺回失地。
好么,南宋偏于一隅,国土被夺,每个人都不爽,所以一个擅文的跳出来叫嚷一番是副很不错的心灵药。可真要提刀去和金人干,谁敢。你舍得一身剐,并不见得见人人都愿意。
正因如此,辛弃疾后半生都在复用与罢官中渡,来来去去的搞了好多次。不过老辛心态好,罢官时,老辛便寄情山水,醉里相媚好。走田园风,复用当官时又立马想,了却君王事。这调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辛弃疾对皇帝忠心,对民族有归属感,从他的许多诗词能看出,可他对劳动人民有多热爱,真是那种热爱吗?对不起,知识少,还真没看出来。
这和人品无关,阶级决定意识。
辛弃疾当官不顺,可却不差钱。被贬官时,曾大修庄园。想过田园生活,寄情山水,他钱从那来的,我不知道。兴许家里有矿,可按现今的说法,这就是大地主。
地主可以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可非要说他热爱劳动人民,还爱得那么深沉,我存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