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武帝一生的成就有哪些?请细说?
汉武帝,匈奴,西域汉武帝一生的成就有哪些?请细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现在知道学而优则士,读书做官,读书做官实际上是武帝这个时期真正才开始的,所以它对后世影响是从这个方面来讲,影响非常之大。汉武帝在文治方面第一条是尊儒,第二条是中央集权,汉武帝是个中央集权思想极其鲜明的皇帝。大家知道秦始皇是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但秦始皇因为统治时间太短,他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制度,但是来不及为中央集权制度修整一整套的配套措施,秦始皇就命丧黄泉,沙丘病变,秦始皇并没有想到他之死,在这一点上秦始皇不及汉武帝。
汉武帝把所有的后事都安排好,汉武帝我们上一集讲过,汉武帝立了皇太子就是刘弗陵,然后又立了五个顾命大臣,顾命大臣、皇太子都立好,三天以后去世。那么应当说,汉武帝在维护中央集权制这一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汉武帝在维护中央集权制方面,他做了这么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第一,他设立内外朝制,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一个,汉武帝大力削藩,他平定了三个诸侯王的叛乱,我们讲过两个,淮南王、衡山王,还有一个江都王,三王的叛乱都被他平定了。
第三点,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意见实行推恩策,推恩策是柔软三刀啊,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你做诸侯王你有权力,你把王国的土地分给你的子孙,但实际上是大诸侯国分成中的,中的变成小的,谁也不可能对抗中央政权,这是温柔三刀,非常厉害的。最后一点就是汉武帝借口一个酎金事件,什么叫酎金?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时候,诸侯要献金作为一个酎祭的金钱。汉武帝就借口诸侯献的这个酎金它的成色不够,一次罢免了106个侯,所以从汉高祖那个时期封的侯,到武帝时期几乎叫汉武帝收拾光了。汉武帝收拾诸侯王非常有办法,要祭祀祖先,你献的这个金,虽然你献的是黄金,但是你那个金的成色不够,对祖宗不敬,削侯。这种办法一次性解决106个侯,成批地灭侯,这样做下来的结果,那个诸侯王在汉武帝时期根本不能兴风作浪。
还有一点汉武帝实行酷吏政治,利用酷吏打击诸侯王,打击贪官,这个汉武帝也做了很多。汉武帝这些做法呢,有他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比如酷吏来说,酷吏用得最多的时候,酷吏也造成很多冤案。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酷吏叫王温舒,这个人一杀人就兴奋,不杀人浑身就不舒服。汉代杀人有一个制度规定,是每一年冬天是处决犯人的,冬天这三个月过完了就不能处决犯人了,那就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到了十二月过完不能够杀人了。这个王温舒跺着脚遗憾,说了一段话很有名,“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什么意思呢?王温舒说这个十二月要过完,马上到春天不能杀人了,他跺着脚感叹,假如能让冬天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儿就办完了。你看这个人,杀人杀了三个月还不过瘾,还想再杀一个月。就这么一个人,司马迁写了几个字“天子闻之亦为能”,汉武帝听说以后,认为这个人很有才能,任命他做中尉,中尉是更高的杀人官。
所以汉武帝这些做法司马迁是看不惯的。司马迁对诸侯王的叛乱,汉武帝的平叛坚决支持,汉武帝的平叛是对的,司马迁的支持也是对的。但是汉武帝重用酷吏司马迁就有看法,这看法我们今天来看也是对的,因为这些酷吏后来到什么程度呢?这些酷吏完全不按汉法来执行,酷吏是按什么意见呢?就是按皇上的意志来执行法令。所以有些酷吏说,什么叫法律啊?前代的皇帝说出来的话就是今天的法律,那么今天皇帝说出来的话也是法律。这完全是人治,不是法治了。所以在中央集权这个方面,汉武帝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他的失误,司马迁对他有肯定也有批评。大体来说司马迁的意见还是比较中肯的。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汉武帝都有让人称道的地方,同时也有让后人诟病的把柄。就像人无完人一样,汉武帝决非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圣者,普通人具有的一切缺点他都有。关于汉武帝誉之者众,毁之者也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皇帝会引起后人这么多尖锐对立的意见呢?
我想讲几点。第一点,多面性。汉武帝这个人之所以人们对他评价很多,首先他自身具有多面性,就是这个人本身他既是一个政治家,他头脑很清醒,同时他又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他全有。他既是一代明君,他知道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同时呢,他又是一个昏君,杀伐任性。你看我们讲《巫蛊之祸》,先杀那些帮助太子的人,反过来为太子平反,再杀那些帮助他平太子之乱的人,他是左边杀一刀,右边杀一刀,两边杀。所以汉武帝这个人,应当说他具有两面性,这个人他既是政治家又是凡人,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那这样一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很容易造成歧义,看到明君的肯定他,看到暴君的肯定批判他,他本身就具有多面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讲他的多面性,还可以看看汉武帝和他的女人的关系,汉武帝身边的女人不断,他对女人好不好呢?你们都很难说。当年他对卫子夫多好啊,喜欢上卫子夫,马上就把她的弟弟卫青给提拔上来了,而且马上让卫青带兵出征。喜欢上卫子夫,跟着阿娇就得下台,阿娇就得去长门宫,多喜欢啊。但是反过来到晚年坏了,卫子夫最后是自杀了,卫子夫的孩子几乎都死光了。他对钩弋夫人多喜欢啊,他六十一岁得到十几岁的钩弋夫人,非常喜欢的,但是他到他七十岁即将死之前,他还把钩弋夫人给杀了。
所以他对女人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非常好,但是他翻脸就敢杀人,他最喜欢的人,为了江山他在所不惜地杀人。所以在汉武帝江山美人的选择太明确了,要江山不要美人,汉武帝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人。再比如对有才能的人,汉武帝是既用人才又用佞人,他用得最坏的一个人就是江充,我们讲《巫蛊之祸》讲过他晚年对江充那么信任,结果江充兴风作浪,搞了那么大的晚年的父子悲剧,信任江充的结果,所以他是一个信用小人的人。但是反过来汉武帝也提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比如像董仲舒、卫青、汲黯。他用了很多忠臣,也用了小人,在他的身边既有忠臣又有小人,还有弄臣。他很有容人之量,东方朔老跟他开玩笑,甚至于给他搞得很不愉快,他也能容。汲黯是最敢批评他的人,汲黯当面说他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心口不一,他也能容,他有容人之量。所以这个人的多面性也带来了评价的分歧。
我们再说他的罪己诏,作为一个皇帝来说,罪己和罪人是个重大区分,皇帝往往是出了错以后老找别人的事,罪人,不是罪己,汉武帝敢罪己这是了不得的。我们前面讲过汉文帝,把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流放到四川,路上刘长死了。刘长自杀以后汉文帝是罪人是罪己啊?汉文帝把沿途没有撤封的县令全部给杀了,那叫罪人。出了错是部下的,有了功是自己的,这样的皇帝显然是不行的。汉武帝最后晚年,他不是罪人而是罪己,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这是作为君主在罪人罪己上,是区分明君跟昏君的试金石和分水岭。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为什么汉武帝的评价这么歧异还有一点,就是封建帝制,封建皇帝这个制度,这个制度不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