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暖风”指的是清明风,还是什么风呢?有何意义?
暖风,临安,杭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暖风”指的是清明风,还是什么风呢?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这个暖风暗指“不合时宜”。
也可以用一句来形容: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读古诗词的人都要强硬地理解诗中每一个可能存在、可能巧合、也可能是近乎炫耀才学的典故。其实,如果抛开典故,这个暖风和春风,东风等词各自侧重的属性并不相同。
春风,侧重于月令,写实。
东风,有生机,可以写虚。
南风,侧重于柔和,稍有夏风之意。
西风指秋风,北风指寒风。
清风,指微风,侧重于舒爽感觉
和风,与南风近似,指风力比较小,带些温暖之意。
还有晚风,晓风,香风,悲风,长风,朔风,斜风等等,各自偏向的属性都所有不同,但只有“暖风”明确地只针对了一个属性。
温暖。
比如晏几道《浣溪沙》“南陌暖风吹舞榭”,欧阳修《春帖子词》“珠帘不动暖风微”李清照《临江仙》“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元好问《点绛唇》“暖风迟日熏罗绮。”
而这种“温暖”所延伸的意义就是舒服,舒爽,完全引伸为南宋君臣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因此这个暖风自然而然地就变得别具意味,具有双重含义,实指温暖的风,暗中衬托整个南宋的政治态势,甚至还有些嘲讽,从这一点上看,这一句和李商隐“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基本相同。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这首诗里,暖风二字用得最为精准,甚至具有唯一性。
同时,另一处让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后面还用了一个“熏”字,而没有用吹,拂、过、引、送、摇、传、落等字。
这个熏字有两重明显与众不同的解释
其一,味道。这里是指春天的气息,或者春天花草的气息,形容江南风景的优美,甚至是临安城的人间繁华。
其二,程度,表示这个繁华或春天的“味道”很浓,浓到可以明显感受到,被影响到,甚至被改变了状态(最后一个字是醉)。
冰冷的事实是南宋苟且偷安,因此,景物越是美好,味道越是浓郁,反而衬托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正如在诗词中离别最怕圆月,悲戚最怕秋风都是此意。
这个“熏”字仍然具有唯一性!
其实,下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也是如此,按理来说,这个位置可以用“便”,“还”,“已”,“正”,“恰”,“且”,“应”等字,细品之后不难发现,用任何一个字都可以读出讽刺来,唯独那个“直”字在讽刺之外,还有一种愤怒!
恨其不争,恨其无志,恨其不为。
只有这个“直”字才能品中其中的味道。
忽然想起杜公《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那个“抵”字,中国八万汉字,皆不能换也!
所谓经典句,一字不能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全诗:
先介绍一下诗人——南宋的刘升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3~1189)。
时代背景: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是为“临时安顿”之意。
但是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却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耻辱和愤恨。
即将国破家亡的时代,统治者们还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以为是原来繁盛安康的时代,岂不知今时不同往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受邀回答您的问题,我个人解读此处的暖风是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诗人是在形容这种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和身心吹得如醉如迷,就好比喝醉酒的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点赞关注我,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而句中说的“暖风”到底有何寓意,我们可以通过鉴赏这首诗来分析。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创作背景
公元1126年北宋被金人击败,首都汴梁也被金人占领,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诗句赏析
诗的第一句是实景描写,写出了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点,描写出了一副大好河山的景象。
但是接近着第二句就开始触景生情了,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这种反问的语气更加强化了自己的愤慨之情,并更加突出了自己对于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上一篇:视频直播上抖音,这个大家都知道,请问大家电台主播哪个平台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