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石猴?
悟空,西游记,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石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悟空是每个人心中的童年偶像,它无所不能,带给我童年无限的快乐和向往,从小就向往自由的我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孙悟空去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天地看一看,如今到了中年,也走边了十万八千里,可是仍然向往自由,仍然没有自由,我多么渴望像石猴一样无拘无束的腾云驾雾,不理人间的悲苦喜乐,只追求正义与光明,伏妖降魔,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创业犹如取经,一路的荆棘一路的风景也一路的妖怪,有时会成了妖魔的诱饵,倾家荡产,利益是必须要追求的,因为做企业没有利润就是一场空战,然而利益也是把双刃剑,得到利益必然失去“利益”,没有哪一分钱是容易赚的,想到孙悟空一路都在和妖怪作斗争,团队的误解,师傅的斥责,几次放弃,又不能见死不救,遇到困难,上天入地去求人帮忙,孙悟空的精神正是现实中的我们自己,我不就是儿时心中的那个孙悟空吗?原来小时候喜欢谁就成了谁,孙悟空是可爱的,是勇敢的,是孤独的,是光明的,是无私的,是执着的,就是这么任性顽固的石猴子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也成了每个人的影子,原来自己就是那个悟空,我也要做齐天大圣,重振旗鼓,摆脱困境,取得真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被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学了神通的孙悟空在大闹龙宫、私闯地府后被天界封为弼马温,后因嫌弃此官职低微返回花果山、大战哪吒三太子后被封为齐天大圣,然而其劣性难改,在大闹王母娘娘蟠桃宴后被如来佛祖镇压于五行山下,经观音点化后随唐僧西天取经,法号孙行者。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备受老百姓的喜爱,而孙悟空作为核心人物,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与争议,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面世,“孙悟空”这一充满奇幻色彩与文学色彩的人物,究竟出自何处,才被真正的当做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上桌面。
那么,“孙悟空”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呢?他究竟出自何处,是何方神圣呢?
第一种说法是“释悟空”说。在唐代,有一人名为车奉朝,后随张光韬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因病出家,法号“释悟空”。在返程的时候又多年从事西域的翻译和传教活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事迹,而在这些故事传颂的过程中又历经时间的演变,逐渐将“释悟空”与随唐僧取经的“孙悟空”两个人物形象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种说法是“石磐陀”说。传说玄奘西行时收了一胡人弟子,取名为“石磐陀”。玄奘在收这一胡人弟子的时候,正处于西行最困难的阶段,两人历经磨难,这也就契合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徒弟辅佐唐僧斩妖除魔的故事设定。同时“胡僧”与“猢狲”发音接近,在故事传咏的过程中,被演化为“孙猴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种说法,也是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便是“哈奴曼”说。“哈奴曼”是印度猴神,这种说法最早由胡适提出,后经陈演恪通过印度佛教著作《罗摩衍那》得到论证。
在另一印度佛教著作《贤愚经》中所记载的一个佛教故事中找到了与《西游记》开篇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相似之处。后来,印度佛教中的猴神经过中国藏传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演变,成为了“孙悟空”的人物原型。
因此,孙悟空虽然是一个神魔化的人物,但他的由来也不是凭空捏造的,不管是中国本土的“释悟空说”、“石磐陀说”,还是源于印度猴神的“哈奴曼说”,无不印证着孙悟空源于实际历史生活的文学化演变的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浑身长毛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悟空是傲来国海岸边的一块灵石,经日月精华而幻化而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真正是又丑又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原著小说中,孙悟空是一只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上一篇:老罗的首播你们看了没有,感觉如何?粉丝几天暴涨好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