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音希声”是何艺术命题,或是何美学思想?
大音希声,老子,音乐“大音希声”是何艺术命题,或是何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音希声”是无为的自然音乐,它符合“道”顺应自然的法则。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它是圣人的一种先知先觉,正如我们常人的情绪、逻辑、判断力等。那“大音”常人无法听到的。我们学“五音”无论大小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楚啊!不是我们的听力有问题,于我们而言是“无声”的。
自然界中有:“海浪潮声、山泉叮咚、蝉鸣蛙鼓、莺燕啾啾……”这部分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得到,那么便可以确定这部分声音非“大音”也。还有一部分声音,如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蛇蚁爬行,日升月落,细雨绵绵……它们正在各自的生命运行轨迹中,奏响“大音”,于我们而言却是“稀声”的,是隐匿的,是妙不可言的!抑或是另一种声音,花非花物非物,一切皆是幻象。明心见性了,这时的声音,是了无声息。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不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妄为(无为)自然,但也要在顺应自然的同时有所作为(无不为)如此这般,人类与自然应是和谐统一的,我们只有做到与自然融为一体,才会真实的感受到有声与无声的变幻,领悟到“大音稀声”的真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音希声
这是在正与反,反复印证大道或者至高的东西,往往很普通和平凡,普通的像看不见一样,平凡的像触手可及。
如同空气一样,非常至高和伟大,但却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是非常需要它,离不开它。
好的声音也是一样,它是经的起时间与岁月考验。有一个共性,就是太普通和平凡了。
如森林之声,大地之声,天空之声,自然之声。这美好的旋律,是不是百千万年之久都让人不厌。
好的音乐,不是那种特别鼓动人心的,而是经久弥新的。
轻音乐也是这种类型,听起来不注意的话,像没有一样。实际上它却存在,只是太自然以致于你把它当成不存在。
无论大道也好,好的音乐“大音”也好。它们的共性就是:好但却你感觉不到,但有离不开,只要你用心去追逐,它让你身心康宁,让你拔云见日,让你身心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音希声”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音乐美学上面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终极的音乐是不依靠烦琐的音乐表现手段或过多的乐器来演奏的,反而这些多余的乐器和音乐表现手法妨碍了真正的终极的音乐情感的抒发。犹如“得意忘言”一样的道理。语言文字多了就会表达不出真实的内心思想。老子的这一思想放在音乐艺术的理论上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大音希声”除了可以作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外,还有更深刻的哲理。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人们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肆意妄为地规定道德规范,制定国家等级制度,国家之间征伐掠夺等等,就会损坏古朴的美德,引起人民的怨愤。因此,老子为了生动地说明自己的无为的主张,运用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个比喻。
今天,我们应该从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吸取合理的因素,比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遵循自然规律等等,丰富新时期的中华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一、“大音希声”的出处
“大音希声”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话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二、具体含义
如果仅仅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大音希声”,这里的“希”不是没有声音,声音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和万物融为一体,听起来好像没有声音一样。
同时对“大音希声”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认识这句话,至少有3个层面需要了解。
①老子提出“大音希声”的时代文化背景
在《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曾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意思是那些嘈杂喧嚣的音声会使人听觉失灵,五彩缤纷的色彩会令人眼花缭乱。
在那个礼乐崩坏的乱世年代,老子这些话显然是针对圣人说的,不要醉心于礼乐的感官享受,多关心天下苍生,含有劝谏的意思。
②和“道”的关系
老子提倡的道,简单地说,就是自然万物。关键是这个“道”和“大音希声”有什么关系呢?
管子在《管子》中提出:
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
这就把二者的关系说清楚了。
只有那些和自然相融合的声音,才是完美的音乐。因此欣赏音乐需要和修心养性一样,用心体悟和感受。在大自然中,才能感受真正的音乐之美。
这和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是相吻合的。
③和老子辩证法之间的关系
老子思想除了“道”,还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讲究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凡事都有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
“大音希声”也是这个道理,借助老子的辩证法,就能够理解“大”和“希”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纠结于有没有声音的问题。
三、美学意蕴
“大音希声”在美学意义上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这是一种音乐理论。那些形式复杂多样,或刺激激烈的音乐,不一定就是好的音乐。比如市场上的各种叫卖声,很难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