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避免被歧视,霸凌和排挤?
孩子,家长,老师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避免被歧视,霸凌和排挤?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向父母求助时,你是否告诉过孩子“别招惹TA,别跟TA一般见识”?又或者认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
其实,欺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普遍得多。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及网络欺凌行为,高达23.3%。
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欺凌事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在处理欺凌事件时,又该如何与老师及校方沟通?关于校园欺凌,我国有哪些相关法律可以参考?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与你分享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对你形成参考,帮助更多可能正在遭受痛苦的孩子们。
弄清原委
什么是校园欺凌?它有哪些特征?
欺凌行为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
欺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在身体上、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欺凌。
欺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欺凌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欺凌可以是言语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分别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
言语上:
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
嘲笑讽刺(阴阳怪气)
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
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
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
行为上:
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
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
暴力行为、肢体攻击: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如何区别欺凌与一般的小孩子打闹行为?
区分欺凌和打闹行为最客观的参考,是以孩子的感受为基准进行判断的。
如果孩子与同伴在相处中发生争吵或肢体冲突, 冲突双方在矛盾发生时,都能站在保护自己的角度进行回应,且冲突解决后, 同样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有再次发生,孩子的情绪很快得到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发生在同伴间的冲突,我们通常理解为打闹行为。
但如果孩子经常无缘由地被更高大、更受欢迎、或者数量更多的同伴排挤或找麻烦,且在冲突中孩子无法保护自己,孩子的情绪受到持续影响,无法正常应对学习、交友等校园生活。这种发生在同伴间,冲突双方不对等的、反复发生的冲突,我们通常理解为欺凌。
校园欺凌是不是一般发生在男孩子之间?
我家是女孩子,也需要担心吗?
当然。欺凌可能发生在男生、女生及男女生之间。男生之间的欺凌以肢体上的暴力行为居多,而女生之间则更多的是社会性的孤立、排挤、嘲笑等。男女生之间也有可能出现性骚扰行为。
孩子的哪些行为可能是受到了欺凌的信号,应该引起注意?
如果孩子符合以下的一些描述,孩子有可能是受到了欺凌,家长应及时引起重视:
回家时,衣物、书本或其他的个人物品总是有损坏的痕迹;
身体上总是没来由的有伤痕或是淤青;
没有什么朋友,也很少和同学来往;
在家中,几乎很少提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对学校、同学、老师有关的话题刻意回避;
总是对上学或是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表现出害怕、焦虑情绪;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对原来感兴趣的科目也不感兴趣了;
经常失眠、做恶梦;
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失落、常常哭泣;
食欲不振。
父母应该如何与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得知孩子被欺负后,通常会出现愤怒、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受到欺凌的孩子进行沟通,尽可能避免因为沟通不当给孩子带来的二次伤害,我们总结了以下沟通话术:
请注意: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应选择孩子觉得安全的环境和场所,例如家里或者孩子的房间里等等,同时应避免陌生人或与孩子关系不亲密的外人在场,以免影响孩子的表达。
怀疑孩子可能受到了欺凌,但孩子不愿意和我谈,这时候该怎么办?
受到欺凌的孩子可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不愿意和家长谈论自己的经历:
觉得是自己的错,认为由于自己的软弱或是自己不够好而被同学欺负;
不想给父母添麻烦,或是害怕父母不理解、被父母批评;
受到欺凌他的孩子的威胁,怕告诉大人后欺负他的人变本加厉;
怕因为“告老师”被同学孤立。
如果孩子因为这些原因不愿开口或很难开口,也不要强迫孩子,尽量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可以就节目里的相关场景发问,例如:“你觉得这个人做的对吗”,“你们学校里有没有这样的男生?”,“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也可以试着讨论一些这样的问题:“你平常在学校里都和谁在一起玩?你跟谁关系最好呀?”,或者是“学校里有没有你特别不喜欢的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他?”
不同的孩子可能适合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的、被保护的,受到欺凌不是他们的错,家长也会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安抚孩子
受到欺凌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表现?
受到欺凌后,孩子常见的反应包括:
情绪低落、常常哭泣、时常失眠,遭受严重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心,自尊降低,被欺凌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低;
认知能力受损,影响正常学习,遭到欺凌的孩子常常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长期缺课、甚至辍学的情况。
在与受到欺凌的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刺激,也切忌因为愤怒去鼓励以暴制暴的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受到欺凌不是他们的错,家长理解他们的受伤感受,愿意倾听他们,也会帮助他们一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注意不要给孩子贴上“受害者”的标签,因为这样的标签传达出的信息是孩子的角色被固定了,不利于促进他们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孩子受到了欺凌不愿意去上学怎么办?
受到欺凌的孩子很有可能产生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不信任感,也随之失去了以前对人对事的兴趣,因而可能出现不愿意去上学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重建一个安全的氛围。比如,家长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陪伴孩子的上学路;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在孩子表现出积极改变的态度和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