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判定使用助听器对改善患者沟通能力无效?
助听器,听力,效果如何判定使用助听器对改善患者沟通能力无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有残余听力,助听器对于听得方面一定是有改善的,无论是听力重或者听力不重。但对于听清楚,沟通无障碍,无法完全保证。因为有些顾客的高频全部丧失,耳蜗受损,导致只能接收到部分低频声,只能听到低频声,无法辨别,高频主要掌管清晰度,就无法听清楚。而,很多老人年因为微循环心血管疾病导致分辨率下降,听力尚可,但是辨别能力下降不少,甚至很多人变成0。那个时候助听器给你声音,你也辨别不了,听神经听觉中枢辨别能力做不到了。那个时候只能借助口型或者书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理论上,只要有尚有残余听力的听力障碍患者,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来改善和提高听的能力,通常所说的听力损失程度关系到言语识别能力的高低,随着时间的发展,听力损失程度可能并无变化,但是言语识别能力一定是渐进性的下降,等到下降到影响正常交流时,再想恢复就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赋予我们听力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只在胚胎发育期生成,一旦受损或者失去就无法再生也没有恢复永久性听力损失的疗法,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无法逆回。常见的助听器效果评估方法:声场测试,助听器前后的言语测试对比,真耳分析,林氏六音,调查问卷,等等来判断效果。当然这只是客观的评估,还有个误区,对助听器期望值过高,以为戴上助听器就什么声音都能听清了。殊不知戴助听器后还需一段时间适应。耳道被堵塞,听声音本身来说肯定会有所变化的,特别自己的声音,这个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尤其对于是语前聋的小儿和年龄过大的老年人来说,适应助听器尤其困难,需要佩戴者和验配师共同努力,并定期进行调试,才得达到最佳的聆听效果。
一旦出现听力障碍,外界信息的输入必定受到影响,要及时的干预,所以要去专业正规的听力中心,好的助听效果一半来自助听器,一半来自科学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判定使用助听器对改善患者沟通能力无效可以通过言语测试,环境模拟等给佩戴者做测试,分别测一下戴与不戴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有残余听力,助听器对于听得方面一定是有改善的,无论是听力重或者听力不重。但对于听清楚,沟通无障碍,无法完全保证。因为有些顾客的高频全部丧失,耳蜗受损,导致只能接收到部分低频声,只能听到低频声,无法辨别,高频主要掌管清晰度,就无法听清楚。而,很多老人年因为微循环心血管疾病导致分辨率下降,听力尚可,但是辨别能力下降不少,甚至很多人变成0。那个时候助听器给你声音,你也辨别不了,听神经听觉中枢辨别能力做不到了。那个时候只能借助口型或者书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助听器是辅助听力的一个设备,效果跟本人的残余听力及听力损失属性;听力下降的越久效果会越差一点,还有就是助听器的选配和调试是否合适等因素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许多使用助听器的人,希望用上助听器马上就能正常地与人沟通,这是不切实际的。配戴助听器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阶段,要达到与人正常交往的目的,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锻炼过程。耐心与努力,是决定你能否适应助听器的帮助并与人正常沟通的关键所在。另外,也需听力师和自己密切的配合和相互理解,用户首先需要自身体验之后,到各个环境中听,找到问题,然后再描述给验配师,验配师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助听器进行精准的调试,这样来回几次,就基本能够将助听器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用户的听觉感受才会更好。 助听器就是一种听力辅助装置.不管它有多么好的功能,也不可能代替人的一对好耳朵。因为,它毕竟是一台机器。虽然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听力,但是可以明显解决患者的听力困难,患者可以达和正常人交流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你怀念唐朝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