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怀念唐朝吗?为什么?
唐朝,中国,也是你怀念唐朝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无论是中国封建时代还是现在,老百姓这方面的思想依然浓厚,唐太宗这个千古名君的范本,几乎在历史上无出其右者。他的文治武功不需要赘述。
自信的民族最可爱,自信的人儿最美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繁荣盛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还是值得怀念的,不过在我看来,不是整个唐朝都是值得怀念的,而是其中的某些时期
以及某些方面很值得记念。大唐自公元618年李渊建国至公元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算上武周时期历21帝,共享国289年。说实话这一数字自秦朝建立到满清灭亡,统治时间排在前三,且第一是两汉,第二是两宋,在这一点上,李唐应有满满的自豪感。在我看来,唐朝的三个时期是最值得好好怀念的。
三个时期
1、“贞观之治”时期(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这是一个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为非凡的时期,政治上清明稳定,经济上发达繁荣,军事上四海宾服,文化上百花齐放,外交上强势自信,民族上融和创新;这是一个在各方面异常强盛的时期,“门不闭户,道不拾遗”在这时期得到最有力的证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时期得到充分表现,“八方臣服,万国来朝”在这时期得到最真实的体现。以致于唐朝后世的各位有志于中兴的皇帝及唐朝后来的历朝历代都竞相模仿和仰慕,只不过“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唐太宗李世民利用他极具个人色彩的思想带领他的能臣强将们给后世的人们带来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时代,这一时期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的从未有的高度;而且这一时期的各方面的发展成就表现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当然,也会有人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存在着“功利主义”,以及在贞观中后期,李世民在讷谏上有“形式主义”的表现。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李世民和他的臣僚们都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我认为这一些不足于剥弱“贞观之治”的成果和影响。
这样的唐朝值得怀念吗?答案是肯定的。
2、“开元盛世”时期(公元712年一公元741年)
在这个时段内,唐朝的GDP、文化艺术、人口、耕地、科技发展、对外关系、民族政策等方面达到了全盛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综合下来,只有“贞观之治”能与之媲美,甚至在某些小的方面强于“贞观之治”时期的一些成就,比如说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灿如星河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等比初唐时同类人的成就高得很多。国力强大,民众富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这都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仔细一比较,李隆基与其太爷爷李世民有太多的相似性,思想、眼光、识人用人、施政方针、对外政策等无不有唐太宗的影子,当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比,后者更具史无前例的开创性,而且唐玄宗爷爷李治的“永徽之治”(下面也有说)也为“开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无法遮盖“开元盛世”所散发的光芒。
这样的盛世同样值得怀念。
3、“永徽之治”时期(公元649年---公元655年)
通常这一时期容易被后世之人所忽视,一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太过强大,二是唐高宗李治在执政期间先废王皇后改立武皇后,又立武则天为“天后”,培养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女皇帝”为后世史学家们所诟病。在唐高宗执政34年间,虽然武后从未得到过多实权,但也削弱了人们对唐高宗执政能力强的认知。事实上,“永徽之治”是承上启下、既有稳定守成,又有稳步发展的一段时期。作为守成者,自然和开创者无法相提并论,但这一时期还是相当有特点的,在群臣的萧规曹随和李治的励精图治下,“永徽之治”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
对科举制度的重新建立。科举制在隋朝已有又经过武德及贞观年间的发展,有了些许的进步,但由于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以及士族阶级观念的影响,唐初期的科举制度的录取率实在太低,由此唐高宗又重新建立起高效的科举制度,增加了中举率,此后的武周时期以及唐玄宗时期都从其中受益良多;二是举众臣之力,颁布较为完备的大唐法律---《永微律令》;三是开疆拓土,在“永徽之治”期间,唐朝疆域面积高达1350万平方公里,这是仅次于元朝开拓的大疆域局面;四是经济发展平稳,百姓较为富足。
这样的唐朝我也是十分怀念的。
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多年的战乱以及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加剧,使得唐朝缺乏长期稳定的局面。虽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及“大中之治”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盛况。
怀念过去并不意味着留恋过去,记住美好是让我们更加向往美好,创造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