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
尼采,罗素,他的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罗素不但讨厌尼采,而且非常的厌恶尼采,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差不多。
这和尼采的一些主张和被战争狂魔希特勒利用有关系,当然也和尼采的“个人品味”有关系,总之不喜欢一个人,感觉他的“呼吸”都是错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对尼采的确算不上多喜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尼采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一些言论,以及他的为人,都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
这也是尼采在后世被人们所诟病的原因,而他本人在晚年(其实岁数也不大,尼采死的时候才56岁),过的也是相当的受折磨。
1、对待战争的态度
尼采的思想比较勇于“革命”,非常有鼓动性,非常有力量,敢于打破一切牢笼。
这也是尼采思想的特点,他鼓励人们去突破以前旧思想的束缚,大胆的去思考,去革命。
比如,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的核心观点就是“强人”和“超人”思想。
他所谓的超人,是对人的超越,如同人是对猿猴的超越一样。
基于这种超人的理想,尼采对基督教所鼓吹的传统道德给予了无情的鞭挞。
弱者的无能创造了彼岸世界,那个无人的、非人的世界。上帝的地狱就是对人类的爱和怜悯,它使人带上镣铐,使人落入自己布下的网。当人强大起来时,上帝就不再被需要。上帝应当被杀死,并已经被杀死,他死于对人类的怜悯,怜悯是钉死爱人类者的十字架。
尼采在这本著作里面,对西方当时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否定,比如西方人信仰上帝,他直接否定了上帝,鼓励人们去做超人,来代替上帝,而信奉上帝的人,被看作是弱者。
在这本著作中,尼采区分人性的观点是“强”和“弱”,而不是传统的“善”和“恶”!
在尼采的眼里,勇敢、冒险、仇恨、战争、战士、男人、痛苦、欢笑、疯狂、残忍、铁石心肠、骄傲自豪、争权夺势、狂饮纵欲,都被作为强者的象征予以颂扬;而温柔、稳妥、博爱、怜悯、和平、和解、女人、恋爱、啜泣、悲哀、谦卑、忍让、节制、无欲、圆滑、知足、平等、理智都被作为弱者的象征予以嘲讽。
用强弱原则来替代善恶原则,把强和弱截然对立起来,使他的人生哲学具有了强烈的反理性主义色彩。
这本书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对鲁迅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家也知道,鲁迅的杂文很有“杀伤力”,这里面也是有尼采思想的影子。
此外,对弗洛依德、里尔克、托马斯·曼、茨威格、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米兰·昆德拉等人也有影响。
该书在20世纪被很多人看做是“未来人类的《圣经》”
当然,这本书也对“希特勒”有很深的影响,这也是罗素憎恶尼采的主要原因。
看来希特勒也是“博览群书”之人,上面标黑的词语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尼采对“勇敢”“冒险”“战争”等十分“铁腕”的词语非常推崇,这些都是强者的代表。
这些都是十分“革命”性的词语,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应该勇于探索,勇于突破,而不是被一些封建道德束手束脚,其实尼采的本意是好的。
因为当时尼采所处的时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包括德国,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思想和道德危机,许多被奉为神圣的国家观念、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正被人们所抛弃。
所以需要新的“革命性”的思想,来“拯救”大众,而尼采的思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所以他才“鼓吹”超人。
这种思想,对我国的“五四运动”,也是很有影响的,所以说,尼采的思想,在这种“改天换地”的革命性思想浪潮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希特勒却看中了“战争”这个词汇,把尼采的思想,用来鼓励战争,在当年,希特勒要求自己的士兵,都必须带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学习。
不知道这些士兵能不能真的看懂这本书,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本书的确给人一定的“鼓励”和“勇气”,的确有助于增加士兵的“战斗”热情,毕竟人人皆可“超人”,放开了干,谁怕谁。
但是尼采本人,只是一个哲学家,他并没有打过仗,也不是军事家,甚至可笑的是,尼采本人的思想,看起来藐视一切,但是他本人是非常胆小的,据说见了鸡血都会被吓晕。
人类的思想革命,的确会伴随一定程度的“流血”和“牺牲”,但是尼采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战争这种形式。
战争,作为一种“暴力”手段,在社会变革中,的确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并不是说,战争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其实战争是人类社会进步中,比较不划算的一种手段,真正的高人,都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尼采想表达就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而尼采本人,1900年就挂了,甚至说,1890年就“挂”了,因为尼采最后的十年,几乎处于疯癫状态,是不可能研究哲学的。
而希特勒的“二战”是从1939年才开始的,这个时候,距离尼采的著作差不多过去半个世纪了。
但是希特勒却“巧妙”借用了“尼采”的概念和名望,导致很多人把尼采想象成一个“战争狂人”。
而罗素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反战主义者,所以他非常厌恶尼采,对尼采带有时代偏见!
当然,罗素本人比尼采岁数小差不多30年,他的《西方哲学史》恰好写于二战期间,在这个时候,德国纳粹最为疯狂。
而希特勒居然用尼采的著作当“精神鼓动”武器,你说罗素能不恨尼采吗?
因为尼采毕竟是他的“前辈”,名气也很大,这和他的反战思想是“死对头”,所以他不可能略过尼采。
可惜的是,尼采死的太早了,要是他活着,未必会同意希特勒这么做,死人不能说话,著作也的确有“偏激”的地方,说来说去,尼采本身也是有漏洞的,但是毕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不能把这些“锅”,全部甩给尼采。
就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鲁迅,有些地方也是比较“偏激”的,所以要站在他们的时代来理解他们。
2、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罗素的成就其实非常的多,除了哲学,他在数学、逻辑学上的研究也很有建树,其他的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也都是著名学者。
更加有趣的是,罗素获得了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哲学—数学—文学》,从这个书名,大概就能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学者了。
他本人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至于何为自由主义者,这个不好用一句话总结,因为罗素的思想的确是很复杂的,不过总的来看,他崇尚自由,反对激进,对穷苦人民也很同情,其实他的思想很有社会主义倾向。
但是每个学者都有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咱们不能过于苛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