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苏面试反驳题如何回答?
理由,结论,前提江苏面试反驳题如何回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江苏面试反驳题如何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点击右上角【关注】辽宁中公教育头条号,收获更多考试备考、政策通知等消息。
第一、注重积累,为反驳做准备。
其实反驳题大的难点就是反驳的理由,很多考生感觉没话说,或者感觉题目中的观点特别对,根本无法反驳。这些问题产生的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积累不够导致的。这就要求大家在考试之前一定做好充足的积累。一方面,各位考生在考试之前可以多关注历年的反驳类试题,试题中的很多观点也是我们很好的答题素材,当试题见多了,一些相关知识也就很好地积累下来了;另一方面,多关注热点新闻和辩论赛。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反驳类的题目都是来源于热点新闻或辩论赛的辩题的,大家在考试之前多去进行关注,多看一些时效性新闻,多观看一些辩论赛,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辨能力在不断提高,应对反驳题的技巧会增加很多。
第二、加强练习,提高反驳逻辑性
其实很多考生的知识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反驳题中需要反驳的理由有三到四个。当他们去作答这方面题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比较零碎,让考官听起来逻辑性没有那么严谨,也就不能很好地说服考官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就是加强练习。很多考生之所以逻辑性不强,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将脑海的东西反复表达出来,导致脑海的内容与表达能力不匹配。所以各位考生需要在考前多加强练习,并把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反驳逻辑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提高的。
俗话:“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在考前多加强练习,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的面试能力,皇天不负有心人,结果自然水到渠成,各位考生加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面对反驳题时,我们要找到题干中的前提和结论,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寻找切入口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反驳题先进行分解,依次解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中公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你解答:
反驳题是近年来公务员面试当中出现的新题型,在2018国考海事局等部门面试当中首次出现,在随后的江苏省考以及其他一些省市的公考面试当中也跟着出现了。由此可见,反驳题这一类题型正在逐渐受到各地考官的青睐。反驳题考察我们的思辨能力,难度相对较大。不少同学面对这一题目经常会发出感慨:这也要反驳?这也能反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从容应对反驳题,做到杠得有理,杠得让人心服口服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大家指点。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开始说起。假如你是一名高三学生,高考完准备填志愿选大学,这时候一个阿姨过来和你说:“考大学有什么用,毕业了也赚不了多少钱!”从我们平常的认知的角度,读大学肯定是有用的,这位阿姨的观点显然有点过激了,我们也不可能因为这位阿姨的一句话就放弃填报志愿。想必你听完一定很生气,一定想要怼回去。不过先克制住,我们先好好分析一下这句话,这位阿姨的言下之意其实是:之所以考大学没用,是因为大学毕业后赚不了钱。如果我们要有理有据地去反驳她,该怎么说呢?
首先,大学毕业真的赚不了钱吗?这可不一定,君不见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起薪就是五位数,而且一份好的大学文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未来升职加薪的潜力所在。所以,前提条件不成立,我们反驳成功。当然,不可否认,确实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工资不高,但是这就能否认读大学的价值吗?读大学的意义,在于看见更大的世界、发现更好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不是简简单单通过钱就能衡量的。这一次的反驳,我们没有直接否定阿姨给出的前提,而是削弱了钱和大学没用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反驳常见的方法,直接否定前提,或者否定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面对反驳题时,我们要找到题干中的前提和结论,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寻找切入口就可以了。
例题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一道例题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13岁少年弑母的发生让人惊诧而又痛心,有人认为,我国应该尽快修改法律,把青少年刑事犯罪年龄修改为12岁,并给出了如下理由:
1.近期媒体曝光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越来越多,可见刑事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速度越来越快,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完全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3.给予问题少年犯足够的惩罚,才能更好地抚慰受害者及其家属。
你如何反驳这一观点?
题目解析:
读完题干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题干的结构,出题人首先给了我们一个观点:降低青少年刑事犯罪年龄,这是我们需要反驳的结论。接下来出题人又给了三个理由,也就是这个结论的前提,因此我们反驳的时候可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即这几个理由本身有没有道理,第二,如果理由本身没有漏洞,那么理由和最终结论之间有没有联系。
先看理由一,其内容主要讲的是根据媒体曝光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多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刑事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我们先思考一下这句话本身对吗?其实细细想想,这句话是有漏洞的,媒体报道其实是不能完全代表当前社会的现状的,只能反映出当前这个话题受关注度比较高。因此这个理由不能成立,我们反驳成功。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本身也是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只不过前提不能直接推出结论。因此,我们在分析理由的时候,也可以将其拆分为前提和结论,然后分析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再看理由二,前半句话有其合理性,但是后半句话,十二三岁已经完全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说法是否有失偏颇了。有一定热点储备的同学应该会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发达地区的孩子生活水平高,身心各方面发育得可能会比较早,但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可能未必如此。因此,如果我们一把尺子量到底,其实这并不公平。到这我们发现,这个理由二本身也不成立,反驳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