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原生家庭的心理禁锢,你解除了吗?该怎么办?
家庭,自己的,我的原生家庭的心理禁锢,你解除了吗?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实上,婚姻幸福的人这辈子大概是不会关注原生家庭的;而那些深深懂得原生家庭对一份婚姻或感情造成深刻影响的人,恰恰都是婚姻不好的人。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在原生家庭中成长,我们的思维、行为、三观等都受着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塑造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成年离开原生家庭以后,其实并没有真正独立,因为我们仍然用固有的模式来应对这个世界,直到遭遇了一些坎坷、挫折和磨难,我们才会有机会去反思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到底是对是错,然后终于懂得,原来遭遇这些痛苦创伤,都是原生家庭所欠的债。如果在原生家庭中,父亲十分爱惜自己的妻子,愿意为了哄老婆开心,不落下每个节日的礼物,出差回来也不忘给老婆带纪念品,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就学会了挂念。如果母亲十分爱自己的丈夫,在老公面临挫折的时候,主动分担伴侣的压力,而不是一昧的抱怨对方,给对方造成更多的心理打击,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就学会了分担。如果爸爸妈妈相爱相知,共同为了这个家庭奋斗,那么对于孩子而言他就明白了幸福的意义,以及有了寻找自己另一半的无限动力。
原生家庭影响恋爱中的关系
浩浩是一个小男孩,和妈妈单独一起生活,准确说他一出生就没见过他的爸爸。妈妈没有工作,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妈妈通过这台缝纫机给一个工厂做一些衣服,来维持母子二人的生计。妈妈很少和浩浩讲话,因为她要不停的做衣服,浩浩通常自己一个人趴在地上玩。每隔一段时间工厂会派一个男人来他们家收衣服,并付给妈妈钱,这个男人是浩浩见到的第一个熟悉的男人。这个男人为了少给钱,每次都与他妈妈争吵,用各种恶毒难听的话,他妈妈也用了同样的方式回击。浩浩看到的人类讲话的方式,就是他妈妈和这个男人互动的方式,给他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浩浩长大了,他患上了强迫症,他妈妈带他找到心理医生,浩浩的强迫症状是嘴巴不断重复发出“咕咕咕”的声音,然后就是手和脚做一些旋转的动作,医生不能理解这些毫无意义的声音和动作在了解浩浩的成长经历后,才意识到,这个咕咕咕的声音和旋转的动作很像他们家的缝纫机。浩浩的生活中很少出现男性,而出现频率较高的男性形象却很恶劣,因此,浩浩没有选择向男性认同。而妈妈忙于用缝纫机做衣服,很少和他讲话,他观察到妈妈与那个男人讲话也是很恶劣,也没有向女性认同。而那台缝纫机,经常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有规律的旋转,缝纫机作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活动的对象,让他觉得很新奇,经常在它旁边玩,也觉得很安全,因此变成了他依附和认同的对象。浩浩长大后,通过发出与缝纫机相同的声音和做出与缝纫机一样的动作让他感觉到安全。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孩子很少接触爸爸或妈妈,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与他身边慈爱的男性或女性进行接触也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如果你发现你的原生家庭确实影响了你,也不必产生悲观的想法。虽然古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心理学告诉我们,秉性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相信可以改变,愿意为之努力,个体心理咨询或心理成长小组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帮助你修正你人格中父母带给你的不良影响,从而改进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从小常借发脾气来得到你想要的,你在婚姻中重复同样行为的可能性会很大。在成长过程中,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情形如何,是否常用刻薄的话和行为进行交谈,如何保护自己,用何种方式取得自己想要的,这些都会慢慢的形成一种行为模式,并且固定下来。这行为模式也会被运用在日后的生活中,行为模式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都会对恋爱进程造成影响。
原生家庭的确对我们产生了很多影响,虽然我们不能避免这种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感情中选择成长,而不是将自己的所有过错全部推给原生家庭,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成长,有所领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东野圭吾
尤其抱怨一手烂牌,不如想办法打好手中的每一张牌。
你好,你是一名有着数千小时间咨询实践的心理咨询师,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难以接受的往往都是现实
虽然这可能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现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人这一生,通常情况下会经历两个家庭。
一个是出生和成长的家,
一个是长大成人后自己组建的家,
第一个家就叫做原生家庭。
一提起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钱没钱。
对于家庭来说,钱固然重要,可比钱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围”。
很多人以为原生家庭的物质条件很重要,其实大量的研究发现,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最重要的是早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所谓的三观!
而,这主要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影响。
识别爱和表达爱的能力
原生家庭对人生观的影响,完全是两个极端。
一个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他/她更不缺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识别和表达爱。
而在一个打骂,批评,指责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严重缺乏爱的,更不知道爱为什么物,也无法区分真爱和假爱。
婚姻观和爱情观
网上有网友说:
“我爸妈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锈钢的。那时我就想,以后一定不要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把一切亲密关系拒之门外,哪怕遇到喜欢的人,一想到家庭和父母,也会默默告诉自己,“算了吧”;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爱情观最大的影响就是,只有真正被爱过的人,才有勇气爱别人,才能给别人爱。
爱是一种能力!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会相信爱情。
这样的孩子,任何时候不会失去对爱情的期待,更不会将就;
即便受到了感情的伤害,他们也更容易,更快走出来。
反之,一个在在吵架和家暴中成
人生最重要的是打好手中的牌
特别喜欢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
上一篇:为什么大人和小孩子关于学习和改掉坏习惯的沟通会那么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