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如何搭建?有分析和案列分享吗?
水质,水体,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如何搭建?有分析和案列分享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对养殖的重要性:
水质良好程度对水产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提前做出应对措施,有效规避养殖风险、提高亩产量,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显得非常有必要,而水质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江河、湖泊,水质的监测还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只有管好水,养殖的成功才有保障,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检测是至关重要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水产养殖无法实时监测水质、水质参数变化预警困难等养殖难点。
二、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一般检测以下几个参数:
温度:是水产养殖的一个基本参数,用来校正随温度而变化的参数。
PH值:最适PH范围一般是7.5-8.5之间。PH过低,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PH过高,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溶解氧:高溶解氧时产物为无毒无害物质,NH3、NO2浓度低。低氧时其产物为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胺类、有机酸等。对养殖品种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因此在养殖产业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可以抑制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
电导率:是水质无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浊度:可以用来表示水质的浑浊程度。
三、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水质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器、水质监控云平台等三部分组成。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传至云平台,实现水质环境24小时实时监控,云平台数据存储,历史曲线查看,当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会及时推送报警信息并且通过无线采集器对增氧泵控制,循环泵控制,以及投料机控制。
四、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控系统功能特点:
(1)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养殖环境水质参数,支持多种传感器同时接入,包括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ORP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等;
(2)支持GPRS/3G/4G或有线传输数据,终端具有长期在线、即时通信,支持网页、手机端实时监控
(3)支持60天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数据变化曲线图等功能;
(4)当监测到的不同环境参数达到上下阀值, 云平台微信、短信、语音报警提示。通过PC、手机实现远程手动控制、现场智能设备自动控制
(5)用户可根据水中溶解氧测量值,精准控制饵料投放量,提高饵料的转化率。
内容主要来源于拓普瑞物联网平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装一套系统。可以随时检测。现在可以做到远程检测,手机端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水产养殖的两个构建:
一是要重新构建有益菌藻两大生态系统群落;
二是重新构建持续可控的水体营养结构。构建就是要重新构造的意思,构建就是为了营造适宜对虾生长的水体环境,并让水体环境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连续稳定性,有效减少应激源的产生。构建营养结构是基础,构建有益菌藻两大生态系统群落是保障。
二、定义解读:
1、构建有益菌藻两大生态系统群落:一是重新构建以产酸产酶良好的乳酸菌群,酵母菌群、复合芽孢杆菌群、硝化与反硝化菌群、纳豆菌群与光合细菌菌群辅助为主体的益生菌群的优势种群;二是重新构建绿藻与硅藻共生的黄绿水色或茶绿色硅藻水色,以提高藻类的补偿深度,提高逆抗性。
清塘的目的就是清除养殖水体原有的菌藻系统结构,包括有益、有害菌藻、敌害生物与细菌病毒。但清好塘,对水体进行消好毒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重新构建好良好的有益菌藻相。大多土塘养殖水体有害菌藻已失衡严重,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清除敌害生物比较容易,但要想彻底杀灭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种源就不是简单的事,大多肥起水色后在养护过程中藻相生长不稳定,易长蓝藻与甲藻,转风天易出现倒藻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进行水体消毒时没有杀好藻;二是重新肥水时没有采取有效的肥水方法,构建起有益藻相的结构不合理;三是培养的有益菌群结构不合理,造成水体分层,营养盐供给的失衡。
2、营养源是构建起有益菌藻的基础物质,水体有益菌藻的繁殖需要无机营养盐、有机营养素和矿物元素三大类。矿物元素是营养结构的最基本元素;无机营养盐效果迅速,定向性强;有机营养丰富,全面、充足,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营养元素。配制优良的营养结构必须要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充足,定向性强,生物活性高,易被有益藻类迅速吸收利用。养殖水体营养源的补给有三种方式:一是外源性的营养元素的直接补给;二是矿物元素的定期补给;三是利用益生菌对有机污物的持续分解转化。而益生菌群的补充采取外源性的直接补给即可,但需要提前活化好才能在投入水体后易繁殖为优势种群。
营养结构的失衡是造成有益菌藻大量繁殖或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影响和制约有益藻类生长的第一限制性因素;而光照和水温慢则为第二限制性因素。因而营养源的营养结构配制是决定藻相(水色)的关健性因素,也就是说藻相好不好,水色稳不稳定,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就是营养元素的补给方式和方法。这就是要解决好“是“肥”养藻还是以“菌”养藻”的问题。外源性的营养补给对藻类的生长来说既具有可控性,也具有不可控性:可控性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定性的营养补给方式可以定向培养起绿藻与硅藻共生的优良藻相;通过定期补给可以控制藻类生长的速度和密度,达到稳定藻相的效果;不可控性主要指的是外源性的营养补给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定量标准,无法确定施肥的准确标准用量。因而也是易造成水体过浓、过淡易落清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定期补给益生菌群的方法可有效为藻类的生长提供持续可控的营养盐,调节或限制外源性营养盐的摄入速度,因而对藻类的正常交替生长起到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构起益生菌的种群优势也就形成了控制病害菌繁殖的生物屏障。
上一篇:酒心的那种巧克力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