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概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孩子,家长,家庭教育“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概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内目前的家庭教育市场如火如荼,却良莠不齐。家庭教育行业就像社会环境一样浮躁、功利和激进。名人教子、教子名人、宝典秘籍、神童天才、早慧早教......大行其道,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跌倒在了跑步途中,跌倒在终点线前”。现在总算有教育官员站出来批驳这句话了。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教育的“急功近利”是首要因素。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教育的核心是“让人学会做人”,“学做人”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教育要慢慢来,家庭教育更要慢慢来”,任何带有急功近利色差的家庭教育都不会是成功的。 “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一个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正如买回家的香蕉。从生到熟,要经历一个内部的化学质变的过程。我们对着香蕉说再多的“熟吧!熟吧!快熟吧!”也只能说说而已,最后还得由香蕉内部起变化。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宽松的自我教育环境。”
“家长慢下来,孩子快起来”,家长应该时常品味这句话,当你品味出这句话的实质,家长会更轻松,孩子会更努力。
家长如何慢下来呢?“1-2-3-4-5!”
“1-2-3-4-5!”是我们要常常挂在嘴上的口号,只要看到“1-2-3-4-5!”就要去思考“怎么做”,去探寻“操作步骤是什么”。我们要告诉家长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家长怎么做“1-2-3-4-5!”同时,我们更希望家长和我们一样,嘴上常常挂着这个口号——不仅告诉孩子为什么,更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做“1-2-3-4-5!”接下来的分享会常常出现“1-2-3-4-5!”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操作步骤了”。
以下是研究、实践得来的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概念中的“八个基本点”,这八个基本点都是家长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然而,这八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能达成结果,几乎没有家长回答得出来。中国人有个特点,一件事情,讲道理一套一套,当问及怎么做的时候,根本说不明白。例如,家长总对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当问及家长:“怎么做就能认真听讲,请说操作步骤“1-2-3-4-5!”家长就哑口无言了。再比如,人人都知道上课“做笔记”很重要,当问及家长:“怎么做就能高效做笔记了,请说操作步骤1-2-3-4-5!”家长同样哑口无言。所以在中学,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做笔记越认真的学生,越可能是中等生;越是中等生,做笔记就越认真。家长们应该反思反思,有没有人“认真”地告诉我们的孩子“如何高效做笔记1-2-3-4-5”呢?
这八个关键点分别是“好人”是标准,“幸福”是目的,“责任”是基本点,“德行”是根本,“真爱”是基础,“教育”是创造,“智慧”是方法,“信念”是保障。这也是接下来要分享的主题。
静下心来,思考以下八个教子基本问题,看你是否有答案?
什么是“好人”?怎样教孩子成为一个好人?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幸福”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幸福,让自己幸福?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责任”?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德行”?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有德行的人?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真爱”?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爱?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教育”?怎样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智慧”?怎样做才能拥有教子的智慧?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什么是“信念”?怎样做才能对孩子充满积极的信念?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
一、孩子是家庭的天使,父母应该给予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的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孩子永远真正需要的是家长的爱和陪伴,而不是玩具或电视节目,或者讲大道理。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需要正确的情感引导,那么情感引导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和识别自己的情绪,提高需要表达能力,学会良性的社会交际,学会忍耐和面对逆境,学会尊重别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情感引导?1.播下种子?。需要和孩子提前沟通好确认时间,比如玩游戏看电视,引导孩子做出规划,提前讲好规则,或者,家长需要做某事,而不希望被孩子打扰,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跟我一起玩,可是我有一个会议需要处理,能否给我一个小时,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起玩。2.观察和判断。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本质是关注孩子。3.聆听。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神平齐,听孩子的表达。孩子也在这个过程获得被尊重。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多问问题给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么做更好?当然,无条件的爱还需要保持亲密关系作为背景,并有个重要原则: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呢?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个最重要的工作,并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二、尊重与平等孩子是父母生养的,但是他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谁,只属于他自己。所以父母不能仅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基因的延续,更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完全尊重这点,就能客观的看待孩子与我们幼时不同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三、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现在大多都是三口小家在一起生活,也有跟老人一起住的,不管怎么样,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平时,孩子也会问我,妈妈你最爱谁?我说,我最爱我的爸爸妈妈,其次是你的爸爸。孩子问为什么?我告诉他,因为我父母对我的教养,才有你现在这个不够完美但始终努力的妈妈,其次因为先认识了你的爸爸,所以才有了这么可爱懂事孝顺的你,所以我感到很幸福。这就是我给孩子定的关系基调。平时,我们和爷爷奶奶相处并不多,但是,我们会极力引导孩子要尊敬老人,哪怕孩子有时候也认为老人做得不对的事。良好健康的家庭关系,需要很好的沟通。我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我帮助也很大。有句话分享给大家: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书中有个案例,说有个非洲还是印度有个家庭主妇,每天都在吃饭的时候,跟全家抱怨,语气很恶劣地说,我受够了,我的丈夫真是无能,家里穷的叮当响,而我每天要伺候你们,忙得不可开交。还有你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每天就知道闯祸,还有你,也不知道帮帮我,就知道吃饭。几乎每到吃饭时,她会指着每一个人抱怨一通。后来,她得到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帮助,她说,我受够了,我根本不想给他们做饭,但是,我却不得不给他们提供午餐和晚餐。经过沟通和帮助,她放下了那个不得不做的事情,发现,孩子们也有的吃,并且吃饭的氛围更轻松愉快了,而她自己也可以去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这个案例的核心就是,没有什么事是不得不做的,当你认为不得不的时候,你就成了危险人物。怎样做到非暴力沟通,我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1.观察但不要评论。这个跟情感引导其中一个做法差不多。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2.体会和表达感受。有了第一步的观察,当我们说“我感觉”时,实际上就是共情的时候。因此对方认为,我们理解他。3.感受根源的需要。说出自己的需要,不责备自己,也不指责他人,并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4.明确请求帮助。明确表达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要求越具体越好。最后,倾听可预防暴力沟通,并不忘记适时表达感谢。我们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你会发现如果这样,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最后总结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模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果每个人如果都能够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沟通很简单很高效,这个看起来似乎并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坚持“学而时习之”,就能达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上一篇:猫和老鼠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