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学习国学的顺序是什么?最好附上年龄?
儒家,经典,孟子古代学习国学的顺序是什么?最好附上年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四书是经过中国的儒家学者,在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上千年的传承之后,最终总结出来的,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与内涵的四部书,因此必须精熟,才能从根本上奠定对儒家思想理解的根基。
换句话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传统文化达到“四书熟”的地步,也就可以了。
五经要学到“明”,“明”相对于“熟”而言,显然已经略降一等,但这个降应当主要是指对内容的记诵方面,而不是在于对内涵的理解上。因为“明”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解,而是要有确切无误的认识。这同样需要建立在对文章的内容,深入的研习的基础之上。所以,一个“明”字只是告诉我们,对五经的学习,只是在记诵上不必要求过高,但是在对字词句意的理解上,仍旧需要进行深入的钻研,也就是仍旧需要对五经进行精读。
这是因为,虽然五经的内容浩大,确实不便于,甚至也没有必要全文背诵,但是五经的内容与思想,终究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必须对其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对儒家思想有所把握。
诸子则仅仅需要“读”,意思是说既需要了解,但却不必在每一“子”上都消耗过多的精力。
所谓的“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转变为对有德行和学识的人的称谓。由一个或者多个子形成的一个有自己的主张,又相对自成体系的学术派系,就是所谓的家。所以,严格的讲孔子也不过是诸子之一,儒家也不过是百家之一。
那么,为什么,在治学上要先读儒家的四书五经,然后在读诸子的作品呢?换言之,为什么要将儒家置于诸子百家之前呢?概而言之,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四书五经的内容,大致来说,是在讲述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阐述什么是正,什么是正道的问题。而中国古代的所谓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教化,因此其核心目的,正在于为受教育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正在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何谓正道。
诸子的学说,虽然也有相关的论述,但是通常来说,更主要的偏向于某一个方面,有利于广博一个人的见识,开阔人的眼界,却并不利于,或者说并不擅长于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因此应当被置于四书五经之后学习。
最后,我建议当今时代,每个人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无论什么年龄段,毕竟我们中国人丢失这个文化太久。其次就是从最基础学习也避免造成囫囵吞枣而学不到根本之处。或者出现只是装一脑洞理论而不知如何实践。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人也能因此收益,从而结识经典改变命运!
文|作者:国学经典咏流传 -原创
图|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24岁,去年本科毕业,性格内向,没找到工作,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