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关羽在华容道见到张辽感慨万端,让他纵马而去?
关羽,张辽,刘备为什么关羽在华容道见到张辽感慨万端,让他纵马而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虽然后来关羽离开时,把曹操所赏赐的大部分财物封存起来还给了曹操,这些财物有汉寿亭侯大印、美女十人、绫锦及金银器皿,但关羽还是带走了锦袍、赤兔马、纱锦囊等物品。
这样算起来的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的功劳大致可以和曹操不杀关羽之恩+锦袍+赤兔马+纱锦囊相当,但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了曹操手下六员大将,这笔帐当然要算到关羽头上,曹操就是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作为突破口,用关羽服软不吃硬、傲气冲天的性格让关羽迫不得已经放走自己的。
换句话说,关羽放走曹操的真正原因是关羽的性格,关羽向来服软不吃硬,并且因为巨大的功劳和能力,一向看不起一般人,因此非常骄傲,曹操用的是激将计,因为当时关羽手下有五百校刀手,而曹操这边只有27个人。
关羽性格原本就骄傲得不得了,仗着武力高强,也从来没有以多欺少,如果以500人打27人,关羽根本不屑出战,而且还是500个以逸待劳的精锐校刀手对付曹操27个精疲力尽、人困马乏的将士,27个人看着就可怜,关羽根本不忍心下手。
同时,曹操说出了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关羽本来就亏欠曹操这个人情,曹操用过关斩将之事软化关羽,关羽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也不好意思对曹操动手了,但关羽也有些犹豫,毕竟立下了军令状,关羽一犹豫,张辽准时地出现在关羽面前,关羽又不忍心了,要知道张辽是曹营中与关羽关系最后的人,两人都救过对方的性命,可谓是生死之交,关羽最终还是放过了曹操。
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早已经算准了曹操命不该绝,同时又算准了关羽会故意放了曹操,所以故意以激将计派出关羽去守华容道。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的方法也是激将计,在安排任务时,故意不给关羽安排,关羽本来就骄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于是故意问诸葛亮,诸葛亮也巧妙地以激将计引诱关羽立下军令状去守华容道,可见骄傲和受不了激将是关羽的弱点,诸葛亮这么用,曹操也这么用,百试百中,所以最终原因还是关羽自身的性格原因,被人利用罢了,虽然诸葛亮的利用是善意,而曹操的利用是为救命,仅此不同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呵呵!那是一见如故的一种感觉,很稀缺的。釋家谓之缘!一一现代人之间也有,很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辽虽然也是刚正之人,但他其实还是会变通,甚至是精于变通的。很多人有黑过张辽,说他本来叫聂辽,是像关羽一样杀了人才改名换姓,但关羽是只改了个字,都不肯改名,而张辽索性是改了姓,而且最终也没改回来。这件事我想还是有依据的,张辽为人可见一斑。
第二个就是两人对吕布的看法了,演义里面涉及高顺的不多,但是从很多其他的传说里看出,高顺是对吕布死忠的类型,很多说法都说他是“陷阵营”的统领,说白了就是死士啊,不管他内心是不是对吕布有所不满,反正他从来没有表现过,还是愚忠吧;
而张辽就不一样,关羽在城楼上说他的时候,他“面有惭色”,表明他其实对于在吕布麾下是很无奈的,只是说纠结于“忠义”,不好走人。他也知道吕布为人,也有所不满,想变节有没有理由,后面曹操劝降,他就正好“借坡下驴”,史书也可以说“感于曹公恩义”,有弃暗投明的意思,变节也不是那么难看了。
第三的话,就是一些别的东西了,比如说张辽的“破口大骂”,撇清与吕布的关系,又显示自己的伟岸形象,旁边关羽为张辽求情,曹操也看出张辽有投降的可能;高顺一言不发,又没人帮着说好话,曹操心里不爽,可能又顾及夏侯惇的眼睛是高顺等人搞瞎的等等...
所以高顺坦然赴死,张辽最后投降。因为刘、关劝过张辽,所以关羽对张辽有恩,在徐州之战中,刘关张失散,张辽以此身份劝说关羽保二嫂降曹操。这一来一回,张辽保了命也保了节气,关羽保了命也保了节气,所以两人互相有恩。因此在华容道,关羽架不住曹操与张辽两人的恩情,狠心放了曹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