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你对此种学习方式有什么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你对此种学习方式有什么看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一直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挺好的,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培训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有助于优秀生帮扶学困生。但是这要求老师知识面更广,备课要更深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提出各种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了,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常态,如果还没有开始使用或者不常使用的老师,可能需要大胆去尝试一下,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下面具体来说说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小组的建立,以何种方式如何建立小组,需要根据你的目的来建立,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这里关于小组的建立不再详细说明。
我重点说一说在小组建立完成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利用小组。现在很多学校教室都配备了智慧化一体机,我们的小组利用可以结合智慧教育系统来使用。
小组不能作为摆设或者流于形式,要分工明确,切实做好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确定好小组后,给每个小组做编码,同时再给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做编码,方便使用智慧化系统
上课期间,老师提出需要何做探究的问题后,小组先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到了以后,教师利用现代化一体机里面的软件,比如班级优化大师等,采用类似“随机抽人”的方式进行“随机抽组”,小组按照彼此分工展示汇报。小组内部一人汇报后,先组内其他人做补充,再随机抽其他组或者利用信息化反馈器抢权后进行补充,这样就扩大了课堂生生互动的范围,也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要记得给小组成员或者小组加上该加的分,促进竞争氛围,为小组争光!
如若遇到辩证性的问题,生生碰撞,各组辩论,往往能极大拓宽学生思维,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
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不求实效,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却组小组织讨论,合作学习没有素材。如在听过的一节英语公开课中,教师安排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新单词的查询注释工作,笔者以为这本应该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的事情,根本没必要放入到课堂中进行探讨,挤占课堂时间。
2.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维较慢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说出了答案。久而久之思维慢的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勤于思考、不善于思考的依赖性,并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个别化。这种只有个别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是无实际意义的,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对于一些问题学生需要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但教师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句话,就草草收场,学生的探究以没有结果结束。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不够主动,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去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5.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合作探究,当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不能驾驭课堂,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如有一些教师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完全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自己则站在那袖手旁观,或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或在黑板上写下面要讲的知识,对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等情况置之不理。缺乏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合作学习也只能流于形式,成为自由化的学习。
6.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以合作小组的总成绩、总体表现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学生个体竞争转为大家合作达标。但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站起来一发言就是“I think……”、 “Myopinionis……”,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Excellent”、 “Youdoa goodjob”。显然,学生的不正确发言方式与教师的不科学评价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导致合作学习评价的片面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合作学习中的学术性目标的评价,忽略了对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少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合作学习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心理因素: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认为同学们比自己高明,缺乏发掘、发现问题的能力,盲从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不敢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
2.学生情感因素:怕在老师或同学面前出错而被人瞧不起,产生恐惧感。认为学习枯燥无味,学而无用,缺少目标和动力,产生厌烦感。
3.教师方面的因素:首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的权威,认为学生只是无知的个体,老师就是权威,师生的关系只能是上下关系,而非朋友关系。其次,教学过程中关心的是教学进度,不是学生了解多少或懂了多少;注意的是领导的评价,或是公开课的效果,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上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应该如何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