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房地产经济是否能够带动民生经济?
房地产,经济,民生房地产经济是否能够带动民生经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房地产经济不太可能带动民生经济,房地产经济只能刺激消费,让钱流转,造就了经济泡沫。同时房地产的消费变相的降低了可支配收入,降低了消费力。只有房地产作为基础生活资料,而非投资品的时候才能改善民生经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促进作用也有副作用,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现在很多家庭房贷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下就会挤压消费资金,较低消费品市场增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房地产经济是否能够带动民生经济?我想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这并非难以理解的课题。
首先,房地产经济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为民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房地产产业上下游所带动的水泥、建材、家电、家装等行业投资,保守估计每年可以拉动2%左右的GDP。虽然中央已明确指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但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否认,房地产经济的贡献越大,作为国民经济一部分的民生经济从中受益也越大。
其次,房地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品质,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房改之前,大家普遍居住在单位的筒子楼里,十几户人家共用卫生间,四五家共用一个厨房,三代人挤在一个几十平方的房子里,居住环境和空间可想而知,根本无幸福感可言。衣食住行乃民生之本,居者有其屋更是民生之基。从1987年房改开始到现在三十多年,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房地产对民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第三、房地产的税收贡献,使得民生有了经济基础;房地产相关税收是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涉及到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包括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约11种。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地产相关税收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房地产专项税共1.8万亿元,占当年地方本级税收收入的23.7%。2019年国家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但房地产仍贡献了1.93万亿元专项税,同比递增了7%。税收的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因为房地产税收的巨大贡献,使得国家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民生经济的发展。
第四,房地产解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房地产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建筑业、物业管理、装饰装修、家具建材等上下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随着劳动力密集型细分领域快速发展,房地产将承接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老百姓的生存之道,房地产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是最大的民生经济。
总之,房地产经济与民生经济密不可分,房地产经济支持民生经济发展,民生经济反哺房地产经济,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组要动力。
本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关注并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带动一定的民生经济,但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房地产行业健康正常发展确实能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能够解决部分农民工就业,这一点是正确的。
比如能够带动卖地业、钢铁、水泥、装修材料、家具、电器、运输、建筑、设计、相关服务业等等。
但是一国经济绝对不止一个房地产,制造业才是核心所在。
唯有制造业,才能产生新的附加价值,创造出新的财富,一定要记住是附加价值,而不是剩余价值。
一块铁矿石,提炼之后可以变成钢铁,价值倍增。但是如果冶炼成高标准的特种钢材,则能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价值会出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
一枚芯片所用的原材料价值不超过几十元,但是经过加工制造,为其增加了附加价值后,就可以销售数百元甚至数千元。
越简单的加工,对初始材料增加的附加价值就越小。
宏观层面房地产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制造业,在平地上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但是由于技术含量低,不管在哪个城市,实际一平米的建筑成本都不会超过2000元。
房地产业兴旺时需要非常多的建筑工人,据说2015年建筑工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确实解决了大量就业。
正常情况下,房地产确实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并且促进就业。
但是,一旦房价过高,炒作明显,则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挤压效应。
比如占用过多的资金,影响其他行业贷款融资,社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降低。
比如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消费萎缩,大市场环境变差,破产企业增多,失业率增加。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过度放纵地产无序发展,不但不能促进就业,还会引发金融危机。
上一篇:月薪四千,房价1万多,疫情过后南平楼市成交寥寥,房价会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