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哪个先哪个后?
人物,文学创作,故事情节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哪个先哪个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哪个先哪个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部小说的故事情及人物刻画应该是故事情节先于人物刻划。
人物刻划包括: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及对处理事物所持态度等方面。
要想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必须基于故事情节。
否则,再好的人物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故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必先于人物刻划。
只有这样,才会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生灵活现,栩栩如生。
相传,在很久以前。
在一个村庒,有个叫丁郎的小伙子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起过日子。
这个丁郎,脾气暴躁,对母亲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向,横行乡里,乡邻也敢怒不敢言。
一日,丁郎在田里耕田,休息时,他望见地头一棵大树上有几只乌鸦盘旋着穿梭往来。
他感到很惊奇,仔细注目观察。原来巢里有只老鸟鸦不能动了,几只小乌鸦正轮番给老鸟鸦喂食。
看到这情景,丁郎心里猛地一震:乌鸦尚知反哺,我堂堂一男子汉还经常对老母亲稍不顺心重则打,轻则骂。
我,不当人子,牲畜不如。他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往后,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地孝敬我的老母亲。
这时,天已正午,远远望见老母亲手提饭篮汤罐步履蹒跚地给他来送饭。
他受到了良心的责备,心一酸,快步跑向母亲,他要去迎接他的妈妈,她的妈妈太辛苦了......
谁知,他激动得忘记放下手中的牛鞭,高举着牛鞭张开臂向母亲冲过去。
可怜的老妈妈以为儿子嫌早饭送的太迟要鞭打她,无奈,一头撞死在大树上。
丁郎大哭地扑在了老妈妈的身上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丁郎从此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改往日的坏脾气,他痛心疾首,深深地思念着他的母亲。
他用木头雕刻了母亲的头像,无论走到那,都要抱上母亲的塑像。
每天早上对着塑像向母亲请安,家中大小事都要请教母亲。
天公要测测丁郎的诚心与否。
一日,丁郎在场面上晒着粮食,丁郎带上母亲的雕像坐在一棵大树下。
天空飘来一团乌云,刹时,天昏地暗,狂风大做,电闪雷鸣。眼见得暴风雨就要来了。
丁郎见状,急忙抱起母亲的雕像向家跑去。
过了会儿,风停了,雨住了,鸟云散去,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丁郎的粮食完好无损。
这一幕乡亲们都看在了眼里:丁郎这个小伙子变好了,大伙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纷纷称赞不绝于耳。
从此,丁郎的孝名广为流传。
他的孝行成为后人教育子女的楷模。
通过这个民间故事的情节及丁郎们所做所为塑造了一个由坏变好的有孝心的人物形象。
他的潜移默化的性格转移及孝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得以完美的塑造。
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应先于人物刻画。
(图片源于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部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通常是不分先后顺序的。
小说创作首先要俱备五大基本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和进展)。小说的故事情节里穿插着人物刻画。同样,人物刻画又需要故事情节来衬托。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面的每一部故事,情节中都突出了他们饰演的人物形象。
1、唐僧的个人形象:有着天下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
2、孙悟空的个人形象: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讲义气,注重感情。
3、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喜欢挑拨离间。
4、沙悟净的人物形象: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但缺乏变通,没有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
小说中的他们每一个人在结识之前,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也都有属于自己鲜明的个性标签,直到后来被观音菩萨一一点化之后,才勉强开始在一起相处,磨合,斗争,排斥,再磨合,感化和吸引。每一次他们的斗争与磨合都是一段小插曲。每段故事中都体现出了他们鲜明的人物个性,最终,几个师兄弟才真正和谐的一起共事,成为了唐僧取经路上完美的三大护法。
在西行的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故事,每一部都有独立的故事情节,起起伏伏,扣人心弦,每一部的故事,无不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个性。吸引着众多观众目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基于此,笔者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有了好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才会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能突出人物的个性,人物刻画当然也需要故事情节来衬托,具体不分先后顺序,一切因小说的创作来设置和布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不是先问问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呢?小说写的是人,通过人写事。但是在实际写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分的不是那么清楚。一般认为在动笔前和动笔中你总会想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发生的一些什么样的事。不同的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想让你的故事看起来尽可能的真实可信,就得着重细节的刻画。这时候你会发现情节和事界限真的不明显。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大仲马曾经感慨:在写一定程度了以后,发现故事里的人物自己完成了故事,作为作者的他并没有去费力的构思。这一方面当然说明大仲马写稿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甚至可以夸张的假设,他已经把自己催眠,完全的融进了故事里。另外也从侧面说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是分不开的。我觉得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想必是一个新手,如果你写够了足够量的小说,我想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当然,你也许会问: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可能写的出来。我的经验是:哪怕写是来的是粑粑,你也要写,写着写着你就发现,你会了。不要担心写的烂,海明威曾说:没有哪本小说的初稿不是垃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