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刘备初领徐州,立足未稳,为何还要进攻袁术?
刘备,徐州,吕布《三国演义》刘备初领徐州,立足未稳,为何还要进攻袁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三让”必然对应“三请”,那有没有“三请”?有,但不是陶谦,而是糜竺、陈登和孔融。“三请”的关键在于糜竺的态度,其他两人只是虚与委蛇和顺水推舟。
第三,刘备的“让”是为了更好地“领”。刘备让徐州顾忌的是袁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从与陶谦的关系上,还是自身的资历身份上,都应该是袁术来接替陶谦领徐州,刘备把话说在前头,既然你们执意让我来干,以后就不要反悔。
四、糜竺的角色
刘备与糜竺的关系非同一般,刘备到徐州时,糜竺不仅用“金银货币以助军资”,还“进妹于先主为夫人”,两人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其后,糜竺以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左右,并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刘备取得西川后,“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在那个讲究功绩的年代,糜竺获得高于诸葛亮的地位,恐怕不仅仅是凭借刘备妻舅的身份,一定是有不凡的功劳。这个功劳很可能就是在刘备最困难的创业初期,糜竺假托陶谦遗命,给了刘备一个跻身诸侯之列的安身之地。
刘备领徐州之后,很快被吕布所夺,陈登并没有“为使君合步骑十万”,而是留在吕布身边,陈登父亲陈珪也继续担任沛相,后来又暗中与曹操交涉,并作为内应,最终将徐州交与曹操。从陈登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将徐州让与刘备,还是让与吕布,都只是徐州豪强虚与委蛇的权宜之计,并非真心相让,他们等待的是一位真正让能徐州长治久安,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的人。
与陈登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糜竺之举并非是理性的,但在刘备看来是难能可贵的。糜竺既是徐州本地豪强,也是陶谦信任的别驾,糜竺的态度对于安抚徐州本地势力,和陶谦丹阳旧部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是从逻辑上我们有理由去思考刘备与糜竺建立友好关系的动机。细思恐极的是,刘备入川的时候也是再三推让,直到一个叫张松的别驾把图送到他的面前。
五、刘备失徐州的教训
在解决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刘备捉襟见肘。徐州本地豪强借助刘备,取得了徐州的治理权,陶谦的丹阳旧部自然对于徐州易主心有不满。刘备既要安抚拥戴有功的徐州豪强,又迫于压力,仍然任用丹阳将领许耽、曹豹等人驻守要地。刘备让曹豹与张飞共守州治下邳,最终导致张飞杀曹豹的内讧发生。
在对待吕布来投的处理上,刘备可谓是兵行险着。收容吕布作为制衡丹阳精锐的一种手段,客观上起到了脆弱的平衡作用。但是,即使刘备小心提防吕布,终究无法达到有效控制,而落得养虎为患、主客异位的结局。
在对外关系上,刘备改变了先前陶谦与袁术、公孙瓒联合的策略,转而利用袁曹的矛盾,联合袁绍对抗曹操。袁术原本得知刘备被推举为徐州牧时,便大为不满,说过“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的话。刘备对外关系策略的调整更是彻底激怒了袁术,从而大大增加了袁术对徐州的威胁。
刘备据有徐州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失掉了,根本上来讲,是缺乏足够的实力。作为一个无处安身的英雄,面对拱手而取的徐州,美好的幻想掩盖了理性的顾虑,这是他应当吸取的惨痛教训。俗话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里的德不仅仅代表德行,而是说行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三国演义》陶谦在去世前第三次相让徐州,刘备才答应,其实这时候刘备已经民心所向,只不过地盘太小,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进攻袁术。
第一,荀彧的计策。荀彧是曹操帐下有名的谋士,在刘备接管陶谦相让的徐州时,曹操还想着报仇,被荀彧劝阻,曹操也因粮草问题听从了荀彧的计策。曹操和荀彧都觉得小小的徐州不成气候,暂时放弃攻打徐州。但是毕竟荀彧在曹操手下做事,要想进一步发展还是要想办法为曹操报仇。在曹操想逐鹿天下时,荀彧献策借刘备是汉室之后用假诏书命令刘备攻打袁术,刘备在此等压力下必须攻打袁术。
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操大喜,先发人往袁术处;次假天子诏,发人往徐州。
第二,曹操势大,刘备迫于压力,不得不为。此时,曹操打败了劫驾的李傕、郭汜,李傕、郭汜不敌逃走,二人手下投降曹操的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曹操的实力。曹操手下文有荀彧、荀攸、郭嘉刘晔等谋士,武有许褚、典韦、徐晃、李典、乐进等,其中郭嘉在诸葛亮未出世时一直是三国第一谋士,号称“郭嘉不死,卧龙难出”,许褚和张飞、马超都有过精彩对战,典韦更是被誉为“古之恶来”。刘备手下只有武将关羽、张飞,文臣糜竺、孙乾等,这点实力哪敢和曹操叫板,只能临时听从号令。
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
第三,刘备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排除此时有逐鹿天下的可能。刘备为汉朝王室之后,王室的号令必须听,要不然对自己不利,荀彧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建议曹操用假诏书号令刘备。刘备太过注重自己名声在投奔刘表时也有体现,不听从诸葛亮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隆中对》宏图的进行。另一方面不排除刘备想打着正义之旗攻击袁术,进而扩大地盘。
玄德在徐州,闻使命至,出郭迎接;开读诏书,却是要起兵讨袁术。玄德领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计。”玄德曰:“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遂点军马,克日起程。
笔者从荀彧、曹操、刘备三方面谈了这个问题,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上是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有不足,欢迎交流补充。
我是路留星,热爱武侠文化的行路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