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近30年来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改变?
农村,都是,现在农村近30年来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相隔十里,各有乡俗不同。我们湖北钟祥那儿近三十年来也改变了很多过去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如拜跑年、接春客、杀了年猪接喝猪汤等。
所谓拜跑年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你必须将本队各家各户一家不漏的去拜个新年.问声好,说个吉利话而已,也就是都是空着手相互走动走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吗,现在是网络时代,各自在家看着电视,一个微信视频便0K啦!接春客,就是在正月十五之前,什么在本村的兄弟姐妹、堂叔堂兄、七大姑八大姨的,总之.大家族吧,相互请来在一聚一聚.起吃餐饭而已。喝猪汤,就是杀了年猪必须把主要亲朋好友请来喝一顿,因为农村每家每户每年都要杀年猪的,所以说喝猪汤这一风俗也是少不了的。以上这些,现在在我们那儿基本上没有啦。不知你们那有什么被改变的风俗,也分享给大听一下。谢谢各位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觉我们四川达州这边农村最大的风俗变化是结婚形式,以前结婚女方要坐轿子,女方的嫁妆由人力抬,两人抬一样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从何时起的,农村的一些风气越来越让人感觉不到了原有的淳朴了。
多了许多的客套寒暄,少了最初的纯真问候。多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虚伪攀比,少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认。小时候盼过年,长大了害怕过年。一到过年情况越明显,越没年味了。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谁有钱了,谁买房了,谁开新车了,谁混得好啊,谁孩子读书最行啊等。
还能回到从前吗?时过境迁,人物非也。大家怎么看,请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这里是辽宁朝阳市,我就说说我们这农村三十年来的风俗变化。
第一,咱们先说说结婚,三十年前农村几千块就结婚了,有条件的弄台拖拉机,一般都是马车驴车,随礼都是几毛钱的,亲戚朋友弄几桌简单几个菜就行了。而现在我们这没个几十万是娶不到媳妇的,小汽车,楼房,礼金都是十万起,婚礼都是一条龙只要你有钱啥都不用你管,随礼百元起,内亲几百,上千元。这是我们的农村结婚。
第二,咱再说说农村建房,三十年前都是帮工,东家只要把料备齐就行了,哪天动工只要早晨放几个炮仗,村里的人就都来了,东家备好酒菜,只要管饭房子就盖起来了,几千块钱就一栋房子。而现在建房你只管掏钱,你说盖啥样的,包工包料几天就盖完,都是十万以上,那是一个漂亮。
第三,再说说农村办丧事,三十年前家里有人没了,都得放三天,找风水先生看坟地,村里年轻人抬着棺材出殡,又是头七,三七,五七的很麻烦。现在都是火化了,风水先生也少见了,回来就是一个骨灰盒一埋,通知亲友烧个周年就行了。
总的来说是时代进步了,农民生活好了,一些古老的繁文缛节都抛弃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30年来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着改变,很多的风俗习惯都受到冲击,总体而言,改变很小,个人觉得,风俗习惯是多数需要保存的,不需要过多的改动。是传统的经典的精髓就要延续下去,风俗也有不好的迷信的,就要去除的,社会才能这样有序的发展下去。
人生礼仪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保守沿袭与改革创新之争,尤其是婚丧两大礼,一直有繁舞、奢靡与简约、俭朴两种不同的风气。
这三十年最大的改变就是火葬,以前人民喜欢讲究“入土为安”,对火葬抱有极大的抵触,经过这些年政府的宣传跟引导基本上农村人都慢慢接受到自觉遵守。火葬简化了殡葬的流程,农村之前土葬制度有着非常多复杂的流程,在农村地区,一般都是把人葬到深山老林中,一些山坡上,非常耗费人力和财力。火葬的推行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乡村婚礼习俗也在这几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拜天地到给领袖像鞠躬,从推着自行车接媳妇到开着小汽车迎亲,从普通轿车到豪华车队,这三十年,婚礼的很多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感叹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或许多少会感到有些遗憾,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大的冲击,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许多。传统婚礼有越来越西化的趋势,懂传统婚礼礼节的越来越少。
农村存在着的习俗很多,一部分流传下来了,一部分消逝在了时间长河里。民俗的改变既与时间上的传承性密切相联系,也与地方性有千丝万缕联系。它往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流传所出现的种种变化。换言之,民俗的传承性不可能完全代代照搬,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迁,民俗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农村风俗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种种因素的影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