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照顾孩子如果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
孩子,自己的,分歧照顾孩子如果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早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就提出了“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外交原则,让当年国力贫弱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如果当年总理据理力争国际社会认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果会是什么?
是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吗?肯定不是。(今年的疫情,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就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别国是不是认可,优越性都摆在那里了。)
总理当年为什么不力争呢?
“说服”和“沟通”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只是方式温和与激烈、用词中性和偏激、方法迂回和直接的区别吗?肯定不是。
“说服”的目的是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沟通”的目的是寻找最合适的方案,不一定是要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本质完全不一样。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从来没有打算要接受不同的观点,怎么能去要求别的家人接受不同的观点呢?
改变这种心态,并让家人感知到,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良好开端。
协调不同教育观念的基础原则
请注间这里用的是“协调”而不是“统一”,一词之差,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面对不同的教育观念,我们处理的总原则就是“求同存异,分类处理”。
一定要把不同类型的分歧分类处理,如果混为一谈,只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1、会直接、快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分歧
主要指有些长辈偏执,坚持一些明显不正确的观念,比如感觉孩子抽烟喝酒不会有问题;认为孩子生病可以扛过去不用上医院;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严重不在乎孩子饮食卫生;认为抱孩子去可能危及生命的地方还认为自己不可能大意失手等等。
遇到这样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必须果断阻止,包括强硬让孩子与错误观念持有者隔离。
哪怕有这种错误观念的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另一方也必须果断隔离,不计手段。
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像必须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不容撼动的,如果可能被撼动,不排除使用战争这样的极端手段。
2、在短时间内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或本身就难分对错的分歧
现在的育儿理论五花八门,甚至一个理论本身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每个家庭成员(包括我们自己)的阅历和对事物认知程度不一样,多少总会有一些执念。于是就会有分歧。
比如什么时候断奶好、辅食要吃什么、多抱好还是少抱好、童年是快乐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某个国外的教育观念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国情等等。
面对这样的分歧, 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克服自己强求按自己观念统一的心理,然后在行为上遵守从自家孩子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所有能与孩子养育的家庭成员都要认识到,无论是谁的观点,正在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暂时没有试的方法也不一定就不适合自孩子。
这就是前面说的“求同存异”。
大家一起观察孩子、分析孩子,一起寻找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保留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全力支持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们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合适自家孩子的养育方式,而不是证明谁对谁错。
在这样的心态下,自己才有可能接受别人不同的观念,别人才有可能接受自己不同的观念,关键是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谁先提出来的并不重要。
3、完全不会对孩子有太多影响的分歧
有这样一种人,总希望所有事情都按自己愿意展开,如果没有,就会有情绪。
而大多数人虽然没有这么极端,当自己要去放弃自己观点、认可别人观点的时候,总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从我们自己克服起,争取影响但不去要求家人克服。如果结果能对自家孩子好,放弃自己的观点也是件愉快的事。
特别是当有分歧的观点不会对孩子有太多影响的时候,比如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包括孩子是穿一件衣还是二件衣好,不防先听对方的,孩子冷了尽快加,热了尽快减就是,只要够关注孩子,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
这种时候我们退让一步,为今后能有更好的解决分歧的氛围打下基础。
何乐而不为呢?
4、如果自己做到位了,家人不被影响怎么办?
当我们自己做了以上这些,要影响家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不能强求,强求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先要认清一个事实,家人的属性无法改变、要能协调好矛盾除了影响家人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别的方法可以一试,看效果)。
然后,我们要找合适的机会表明自己面对分歧的态度,表明自己想通过自己的面对分歧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他们面对分歧的态度和行为(做在前面,用事实说话),包括用一些比较强激烈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这个想法,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这样的想法就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得理不让人、不依不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之所以说不排除用激烈的方式表态,是因为有执念的人往往被执念蒙住了双眼,对一些正面的事物视而不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重视,而不是要求改变。
只要确认对方理解了自己面对分歧的态度,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用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
要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绝对不是短时间的事。
分歧,本身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杜绝分歧,而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分歧。
END
[ 本文图片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判断谁的教育观念更适合孩子,不要一味的只是觉得自己的是对的,换位思考一下,大家的目的都是为孩子好,如果自己的观念是对的,那就耐心的同家人好好解释,一次不行就多解释几次,相信会理解你的。
上一篇:目前触控最好的国产机是哪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