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城市,市场,企业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能够在小城市开发一个户户带大花园的第四代住房项目,必然会带来大量改善型客户的购买,而且销售状况会比普通的住房产品更加受欢迎。在小城市绝大多数当地人并不缺房子,好多家庭都有两套甚至三套房子,一般的住宅项目很难吸引他们购买,但是如果是创新的第四代住房产品则因为产品有特色,价格比别墅便宜,能够吸引大量的本地改善型客户购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城市化浪潮下把握产业定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其发展步伐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而德阳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城市化率仅为22.9%,城市化水平很低,但德阳的经济总量却在四川二级城市中排名高居第二、三位,年生产总值达到300多亿元,经济实力又是很强的。两者对比,似乎有些不相称。 对此,德阳市建设局副局长马军介绍说,德阳市政府已经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全市中心任务之一下大力来抓,并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化发展战略,如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协作发展战略、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德阳已由小城市(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地级市),今后再由中等城市发展到大城市,远景是由大城市发展为以德阳市区为中心、与广汉、什邡等城区组合的独具特色的特大城市。目前,德阳市已投入10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形象,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使德阳初步变成远近闻名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市政府近年还突出抓了国家重大装备技术基地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中的快速通道,将使得德阳、广汉、绵竹联为一体,2004年还将启动广汉到成都、什邡到成都、中江到德阳的快速通道。这种变化对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开发商当善于抓住这样的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研讨会上,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中小城市定位问题。福康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薛康认为,城市定位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城市定位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德阳市过去对城市定位摇摆不定,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最近才得以确定,如果早一点明确的话,相信德阳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会来得更早更快。 德阳金钥匙房地产营销公司总经理吴恩海认为,中小城市应实施差异化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色,比如西昌是卫星城、绵阳是科技城、宜宾是酒城、自贡是盐城,德阳的城市定位是现代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这种定位即符合实际,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又形象鲜明,易于形成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城市定位决定着一个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定位。德阳的城市定位是现代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这个城市定位要求突出发展现代工业化,增强经济实力;同时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资源,建设最适宜人居的园林化城市。在这个城市定位中,开发商被明确地赋予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任务和使命。城市定位明确之后,房地产业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开发商有了可遵循的依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国家“房住不炒”“租售并举”等政策的推行与落地,住房市场逐渐降温,客户购房越来越理性,投机者退场,热钱流出,土地出让金累年增加,人工物料不断上涨,这无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造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角度去考虑。也希望大神可以帮助改正、补充。(才疏学浅且懒于翻阅,所以我不使用专业术语,不引用权威数据,不利用时间跨度)
一、转型。适用于 1、半路出家,趁着房地产行业红利期进入市场的资本家,奔着见好就收的原则,从哪来回哪去,做自己更专业的事情,原来是做建材行当的就重拾建材行当。曾经的专业经验+现有的开发商视角足以维持衣食无忧,虽然赚的不一定有房产开发多,但压力一定会比房产开发小的多。2、手头资金并不充裕,七拼八凑到一笔资金入市拿地,再利用各种杠杆,人脉关系等打着各种擦边球的企业,我们可以称之为门路型企业。这种房企在小城市尤为常见,也的确是对当地的地方建设贡献出了一份力,但作为回报,这些企业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随着大型房企某园,某大,某城等逐渐进驻小城市,相应的房产市场入市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苛,操盘越来越专业,手段越来越高明,产品越来越优化等都会将门路型企业慢慢吞噬。不过既然是门路型,多有手眼通天的本领,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不作,多可善终,随随便便转型做点什么行当都是信手拈来的。
优点:攫取的资本完美撤出,回顾过往那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呀~
缺点:过往只能是过往了,往后再想进入房地产市场,没有雄厚的资金、专业的团队、敏锐的嗅觉可就有点难了,正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喽~
二、深耕。适用于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开发经验相对足,操盘更为稳健且往后余生有心与本行当相辅相成的企业。这种企业稳扎稳打走到现在是即经历过房子不说话都能卖出去的时期,也遇到过房子说破大天也卖不出去的关口,可以说是对市场、政策有一定的认知与把控。接下来想要多地开花、共同推进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深耕于地方则是相对稳妥的方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团队再加上地方政策的适当倾斜,也是顺风顺水。不过既然准备深耕地方,那么也是需要拿出足够诚意,在盈利的同时也要将优秀的规划理念、领先的产品设计、诚挚的物业服务等带给地方,口碑靠的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细节的完善。也要适当承担地方政策性项目,比如《山东省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中就提到到“十四五”末,在确保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山东力争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设宜居整洁、安全绿色、设施完善、服务便民、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这都利于品牌的树立。总之,保存私企的盈利模式,再增加国企的做事风格,市场好就跟着市场走,政策好就跟着政策行,那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一篇:摩托车路遇横风如何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