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六岁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家长六岁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习应该还是有好处的吧?可以做个有知识的人,以后不会被社会淘汰。”
“老师说,学习好就是好孩子。”
“如果没人逼我,我也不想学啊!”
“没仔细想过,但是肯定是有用的。”
……
有极少数真的有学习天赋的孩子,会坦率地表明,因为自己喜欢某某学科,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所以感到学习本身就是件挺快乐的事。但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学习过程是谈不上享受的。
剩下的有方向、有目标的孩子,大致又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是被父母“洗脑”成功的,努力地学习,是为了想要过上好日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理想的生活等等。但是,他们却完全经不起进一步的细问、追问。什么是好日子?更好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自己?理想的生活又是一副怎样的光景?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他们丝毫无法回答,也从未真正去明确而全面地设想过。
另一类则是,真正意义上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细致规划的孩子。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并能够勾勒出从事这个职业的若干工作场景;他们有自己钟情的城市,并能够想象出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美好的日常起居画面;他们有自己偏爱的学府,并对这所学校的外在环境、内在气质、文化氛围有着其独到而详尽的见解。
前者是干巴巴的描述,后者是活生生的刻画,两者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见一斑。面对日益严峻的学业难度和竞争强度,谁的意志更为坚定,谁的耐力更加持久,谁的动力更为强劲,想必也是一目了然的吧!
心理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潜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潜意识就是我们自己所无法察觉,却又在无形之中左右我们言行的重要心理部分。意识之于潜意识,就如同胳膊之于大腿。没有潜意识的助力,单靠意识的主观意愿,想要完成某个目标和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以何种形式储存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呢?
心理学家说,梦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也是潜意识的呈现。意识的语言是逻辑、是文字、是符号,而潜意识的语言则是闭上眼睛可以身临其境的画面。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刚刚所提及的两类学生,前者的学习动力靠的是意识的强撑,而后者的学习动力才是潜意识的自然推动。
单纯的说教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无效且落后的教育手段之一,就是因为,即便是在意识层面达到了强行说服的效果,却依然无法起到激活孩子潜意识层面长久驱动力的作用。
中国人的“言传”是需要通过“身教”来强化,才可以达到实际效果的。“言传”就是意识层面的提升,“身教”则是通过一幕幕的生活画面,牢牢地印刻到孩子的潜意识层面。“言传身教”本质上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双重作用。
“身教”教的不单单是某些具体的外在行为标准,还要引发孩子对“身教”主体的高度认可。潜台词就是在对孩子说:“你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吗?你想成为比我更棒的人吗?没问题,只要和我做同样的事情,你就是可以的!”
所以,孩子对包括家长自己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的某种人生状态充满向往时,这个对象就是可以成为激活孩子潜意识驱力的教育资源。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当人们对成功景象的内在模拟程度越强、频次越高,就愈发能够驱使我们一往无前地克服困难、奔向目标。而内在成功景象的构建基础,就是需要让孩子对现实世界中那些美好的人事物,充分而广泛地看、听、接触、感受……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教人写诗的时候,讲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要想学好写诗,万万不能仅仅只是盯着作诗本身,而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作为父母,在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这件事情上,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则。不能仅仅只是反复强调学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生活保持热情,对人生充满向往,对未来无限期待。使孩子意识到,他们今天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亲手将自己送往那个美好的明天。
要想启发一个人主动学习,就一定要学会充分的利用自身或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只有用鲜活而立体的真实世界触动孩子,才可以摆脱空洞说教的巨大限制。如果为了尽快达到教育目的,而怕麻烦、图简单,避重就轻地使用脱离实际的大道理,其结果必然会令人遗憾惋惜。
尽管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抽象性会使得教育变得平面化、概念化。只有用现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实际的感受才能够全面激活孩子的持久学习动力。
身为家长,与其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不如让孩子亲眼见识见识好日子是怎么个过法,了解这些人是怎样通过学习过上好日子的;与其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不如找几个实际的好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把,了解这些人是怎样通过学习找到好工作的;与其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如平日里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人的机会,了解这些人是怎样通过学习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说她,让她自己玩两天然后带她去很贫困的山区,告诉她我们去帮助山区的孩子还他们送温暖,带她去看看乡村学生上课的渴望
带她去看一部励志改变社会的电影,看看博物馆,给她讲讲过去的故事,再带她去繁华的地方走走看看,让她自己体验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她从心底真的想通过学习去改变才能让她真心热爱学习。
学习也不是强迫就能学好的,只有自己真心想干好,那边没有什么难得了,所以家长先别急着否认打骂孩子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多关注关注他们,他们其实挺没有安全感的,把选择权交给她们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你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不管怎样行行都能出状元。和你的孩子静下心来好好谈谈是件不错的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