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物本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与坏,这句话你怎么看,为什么?
事物,好坏,的人事物本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与坏,这句话你怎么看,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物本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与坏,这句话你怎么看,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物客观存在,好坏只是人主观的认定
人对于好坏的认定,是基于自身利益。
一个东西对我们有利,我们会认为它好;
反之若它对我们不利,我们会觉得它坏;
那些对我们无利无害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坏的区分。
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是变化的
人对好坏的认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认为坏的东西竟然对我们有益处,我们也就不认为它坏了;
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原来认为好的东西,它竟不利于我们,也就不会再认为它好了。
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并不简单
其实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并不是那么清晰简单。
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通常被认为坏的东西,还有好的价值,似乎是个混合体,所以我们会讲它可以怎样,但要小心它亦会如何;
同理,那些被认为好的东西,我们也会发现它有不利于我们的地方。
可谓事物对人有利有弊,人便有可好可坏的认定了。
人对事物的好坏之分,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切记不要盲目极端的认定,事物都是有好有坏的,我们要用一阴一阳的思想去看待事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事物的好坏区分是人赋予的一种思想感情色彩。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是认识论的一部分内容。
任何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事物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也就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而对事物好坏的区分恰恰就是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表现。
事物的好坏,是由思想感情来评价定论的。好与坏的实质,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如果一种事物的特点,符合特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其特点也被确定为事物的优点,使人满意,那么这种事物就是好的事物。反之,其特点被确定为事物的缺点,则该事物就是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很对,为什么?
一、事物客观存在,无所谓对错与好坏。
天下万物,各有所好。比如:青菜喜欢阳光,蘑芋喜欢阴,向日葵随着太阳转,这或许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有的人对青菜却说:“光喜欢阳光,不到阴处去看看,这叫体验生活不全面,是性格缺陷;而蘑芋则刚相反,也属性格缺陷”;对向日葵却说:“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太阳也有缺陷,请不要太崇拜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二、人与人之间的好坏。
每个人做事,都各有所好,有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做,有的人为家庭、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利益而做。比如:在封建社会,有的统治者敲骨吸髓般地敲诈和奴役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奢靡的生活,在统治者的眼中:“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己所做,天经地仪。在人民的眼中,众生平等,本应如此,凭什么我们要供养统治阶级?
于是,矛盾产生了,且愈演愈烈,不可调和,冲突不断。统治阶级认为人民是“坏人”,而人民认为统治阶级是“坏人”。
双方始终斗争着,改朝换代,遂发明了一个词叫历史周期律。
三、做事为公为“好”,做事为私则为“坏”。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便形成了一个共识——做事为公者为“好”,比如:历朝历代的圣贤,孔子、屈原、包拯等。反之,做事为己换公者为“坏”,比如:纣王、秦桧、和珅等。
综上,好人者,流芳百世;坏人者,遗臭万年。这一切是以全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利益观为评判标准。当好人的力量绝对大于坏人的力量时,这个社会一定会很美好,很阳光;反之,这个社会会很压抑,很黑暗。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也可以变好,“好”也可以变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物是客观的存在,所谓好和坏事是人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客观存在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比如一棵树,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人觉得它有用它就是好的,人觉得它没有用,它就是没有用的。所以对一棵树的好与坏的认识完全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所下的定义。比如一朵花,它长的是什么样子?本来与人是无关的。但是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它下一个好看还是不好看的定义。
我国古代大哲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觉得自己是万物之灵,在地球上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所以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从人的主观意识角度去界定的。所以说,事物并没有好和坏,有了人类也便有了好和坏。庄子说过:“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一棵树锯成了木板,树没了,但是木板诞生了。没有树的消失,就没有木板的诞生。树和木板的好坏,全在于人的认知。同样的道理,木板做成了家具,原来的木板就消失了,但是家具产生了。
所以说,事物的存在,可乎可,然于然。对人来说,不可乎不可,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可,物也固有不然。人砍倒树,做成纸,纸上印上“保护树木”,对于这棵树来说,是好是坏呢?
上一篇:怎么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