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什么?
中有,动静,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不是文学问题,而是物理学问题了。
在经典物理学中,把被研究物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移叫做动,把被研究物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移叫做静。
把这个概念引申到文学领域中,把有声音叫做动,把没有声音叫做静;把心中有念头叫做动,把没有念头叫做静,也是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水行舟,两岸青山。你不动舟动,舟不动水动,水动山不动,山动你不动。
参照物的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正是丹道中的修练大法。动是以意行气不能停,静是心要静,如若心动,心驰气散何以成道。静中有动是说体要静,以意领气而动,气若不动枯坐死灰。要使气动,必须气前有物,这个物即是丹道经书中说的药。如果无此药而行气,便是釜中无物空煎铛,等于无水烧干鍋,试想如果鍋烧红了再加水,水少被蒸发,水多定鍋炸。所以动静有别,不授明师指奌者不要妄行,对身体无益。慎之!切!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就是最直观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仔细观察会发现阴鱼阳眼,阳鱼阴眼,动与静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动静既有外形的,可以眼睛看到的,更隐秘而伟大的是外观静谧之下的暗流涌动!正所谓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事实上世界万物皆在不断地运动,动是永恒,不动的静是相对!
或许深究太极之理会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
一家之言,仅代表个人![捂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动与静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来理解。当我们坐车行进时,我们对照车外的物体,我们在动,但是我们相对于汽车本身,我们又是静止的,这可以理解为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过哲学的人士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分析阐述有异,但都不能离开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关系。动静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附着。动启于静、依赖静,静潜于动、存于动。动赖于静的状态而显现,静赖于动的状态而存在。没有静就没有动,没有动也没有静。佛教讲,世间动静皆为妄相,没有动,也没静,一切皆有心生。哲学中讲“外形合则静,外形开则动”。这是说水在封闭的容器内,对外形封闭的空间讲,水相对平静。但水如果在有开口的容器内,水是流动的。可见,水能静也能动。打太极拳的能手,对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明显。当动作和意念控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做到“动静自如”——动就是静,静也是动。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概意思是,山静重凝处,可厚德载物;水波澜灵动,可泻千里、细流如潺。就像一个智慧者,可随机应变。农作物也是如此,天天看它,没有变化,时间长了,作物成熟,有了明显变化。其实,阴阳也是动静对立统一关系。易经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所说的两仪就是指阴阳,阴阳能组成万物、产生万物。万物均有阴阳面,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正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我们常说“阴阳之交”是指动态阴阳,相对时间内的静态阴阳则不会交会。如每天的子时和午时是时间层面的阴阳交替。所以动静能成事,也能败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可以从易经上去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
动与静是同时存在的,就像阴阳相伴,事物有正反面一样!
动可以理解为是看得到的变化,静则相对比是还没发生的。比如禅修打坐,时间是在动的,你的人的思考是在动的,你细微的精神变化是在动的,而你的人是静的,心静,清静!
永远是相伴相随动静结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