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据说黄州有"东坡七味",指哪些?
东坡,苏东坡,苏轼苏东坡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据说黄州有"东坡七味",指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纤纤玉手将面团搓成如玉般的细长条,放入油中煎得金黄。东坡馓子其实就是徐州的蝴蝶馓子,细细长长绕成一团又一团,酥脆咸香,苏东坡竟然将这个馓子比喻成了美人手臂上缠绕着的金饰,一下子就让这个民间点心有了格调与风韵。
而东坡炸牡丹的出现,原是件极为风雅的事情,某次东坡冒着雨去赏牡丹,看着雨中的牡丹,苏东坡吟了首《雨中明庆赏牡丹》: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前两句还挺正常,到了后两句,又是尽显吃货本色:牡丹啊牡丹,你开得这样好,我实在不忍心把你放进油锅里炸着吃啊!
没错,在吃货的眼中,什么都可以吃,牡丹都可以进油锅里炸。苏东坡当时忍住了,守住了名士的风雅,但事后并没忍住,于是就有了东坡炸牡丹:用牛酥煎牡丹花蕊,既保留了牡丹原本的形态,又锁住了牡丹的花香,入口竟还有一股奶香。
【汤羹】
东坡羹
苏东坡为我们端上桌的最后一道菜是一碗东坡羹,《东坡羹颂》里这样写道: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这道汤羹在苏东坡初出茅庐时就已品尝过,那时他凭借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一举高中且名扬京城,正准备敞开肚皮吃遍京城之时,忽闻母亲离世的噩耗,只能匆忙赶回眉州老家奔丧,为母守丧三年。苏母程氏的骤然离世,对苏东坡的打击极为沉重,许久食不知味,这一切被他的妻子王弗看在眼里,于是精心为他烹制了这道东坡羹。
东坡羹的食材极为简单,将荠菜、菘菜等鲜蔬反复揉洗,以去除苦味,盖上涂了生油的瓷碗焖煮,再加入生米姜丝焖煮至熟透。
简单的汤羹暖心暖胃,对于一个吃货而言,食物永远是最治愈的,苏东坡的内心感到了极大的安慰,因为这道汤羹如同母爱般质朴,看似平凡,却又滋味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苏东坡,原名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清苦,当地知州同情无罪的苏轼便把贵州东门外的小山坡给苏轼耕种。苏轼想给自己起一个号,便叫了东坡。2007年黄州区申报文化遗产“东坡饮食文化”,编号X-4。
东坡被贬至黄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郁郁不得志时,做什么?那可不就是吃嘛。从此一位大文豪便入了厨房,做起了饭食。东坡菜、东坡小吃和东坡酒也奠定了黄州东坡系列饮食文化的基础。
黄州的东坡“七味”是东坡菜肴中最具美味的七道菜肴。
①东坡肉。在宋朝,猪肉还不是大家主要的肉食,肉的价格就便宜。当时东坡身上也没有啥钱,就鼓捣出了好吃又便宜的“东坡肉”。
②东坡鱼。东坡生平最喜欢吃鱼,只要是鱼他几乎是都吃,还在诗中写了许多关于鱼的名句,真是不挑食的乖宝宝。
③东坡肘子。其实这不是他发明的,是他夫人在煮肘子的时候疏忽,肘子煮得焦黄粘锅,她为了掩盖味道,就放了佐料,不想味道却不错,从此东坡招待朋友也用这道菜了。
④东坡豆腐。相传东坡是跟金山寺的和尚比赛做素食,创立了这道菜。后来他迁职杭州,把这道菜也带了过去。
⑤东坡饼。这是安国寺的和尚知道东坡喜欢吃油酥类食品,就做了千层油酥饼给他吃。东坡在这个基础,进行加工,现在也成了湖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
⑥东坡羹。在宋朝,有钱人一般吃肉羹,平常人家就只能把蔬菜混到一起煮成菜羹。东坡被贬黄州,就是穷大叔一个,就只能开发了东坡羹,这羹不是菜,也不是饭,当然更加不是汤,类似我们现在的“盖浇饭”。
东坡爱吃,当然也不是贬官之后才喜欢的,只不过生活的窘迫,让他多了更多动手下厨的机会。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我看用在东坡身上说“美食憎命达”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图片来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东坡是个典型的美食家吃货,最有名的就是耳熟能详的东坡肉,经过他嘴的美食还有:东坡羹羊蝎子、茯苓饼、菜羹、生蚝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苏轼《猪肉颂》
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盌,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盌覆之……——苏轼《东坡羹颂》
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苏轼《与弟子由书》
伏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为麨,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苏轼《与程正辅书》
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苏轼《菜羹赋》
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苏轼《食蚝》
时至今日,以“东坡”冠名的美食数不胜数。这让今天我们印象中的苏东坡不仅是停留在课本中的大文豪,也不再是古画中那不苟言笑的形象,还更多了一份烟火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老饕”二字,也确可概括他的一生。对苏轼而言,只要味道可以延续,记忆就会一直都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坡七味:
东坡鱼
东坡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