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三国时期,你是诸葛亮韩信,刘伯温那样的贤才,你会主动寻找明主,还是隐居等待明主上门?
刘备,韩信,自己的如果三国时期,你是诸葛亮韩信,刘伯温那样的贤才,你会主动寻找明主,还是隐居等待明主上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若为贤才,必须要隐居等明主上门!】
1、 诸葛亮的启示:隐居才能抬高身价
诸葛亮是一个多么有抱负的人啊!每自比管仲、乐毅,这种自比说明什么?说明他是一个做梦都想干大事的人啊!
但是他出山自荐了吗?
没有!
他是用世之心越强,越选择隐居。
隐居南阳引来刘备三顾茅庐,这样操作就不是他出门去辅佐任何一个人,而是明主上门来求他这个贤才。
既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又增添了自己的神秘感,还给自己直接谋到了一个高位——蜀国总设计师。
2、 司马懿的启示:隐居才能以退为进
司马懿大展雄才之时,世人都赞叹这是三国真隐雄。
但是,他在最初也是选择隐居的,曹操想要用他,派人去征用他,他佯病不去,后来被曹操抓去不得不去这才为曹魏服务。
在受到怀疑猜忌的时候,司马懿又再次回府隐居装病,这一次装成要死的样子,终于使得曹操放松了对于他的警惕。
最后,等到曹操死了之后,司马懿才一跃而起,抓住时机,夺了曹魏的江山!
诸葛亮和司马懿堪称人杰、人雄、人精,尚且知道隐居,所以,我若为贤才,回到三国时代的话,那必须也得隐居。
3、隐居讲究技巧
当然,身为顶级人才的我不能消极隐居,而是积极隐居。第一:我在隐居之时,要读书,要长啸,要关心天下大事;第二:我在隐居之时,要创造自己的好口碑,让时人知我@飞鹰作文 是世之“卧鹰”,有俯瞰天下、经纬天地之才。第三:我要结交三五高士(猎头),把我的名声故事传出去,这样才能吸引明主来找我。
平时,隐居鹰巢如老鹞,动时,鲲鹏展翅分天下! 不亦快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位兄弟真的以为你说的这三位是隐居的?我们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真要隐居那肯定隐的连名字都没了,还能流芳后世?我们来看看这三位的发家史。
(一)
我按照年代顺序来啊,首先是韩信,他确实是平民出身,可是他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老老实实的当个平民或者隐居,既不会当官也不会经商,可以说,要不是后来的乱世,这货就是一个街头被饿死的小混混。
秦末乱世,他迅速去找队伍搞事情,先找项梁,没干成什么事,项梁死了又跟着项羽混,项羽还是不鸟他,最后投奔刘邦,结果连刘邦也看不起他,要不是后来著名的“成也萧何败萧何”,历史上还是没他什么事。
后来大家就知道了,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成为了兵家四圣,汉初三杰,这样的经历像是一个要隐居或者愿意隐居的人?
(二)
说完他,我们再说说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孔明,那些大家熟知的事我就不说了,大家看《三国演义》稍微用点心就会发现,诸葛家族不简单,三方都在布棋。
什么意思呢?想一想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诸葛瑾、曹魏的诸葛诞,虽然才能各有高低,但是这就是我们现在典型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更不要当年大力宣传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号卧龙),这不是造势这是什么?隐居的人会这样?
要知道,其实三顾茅庐之前的诸葛亮已经很有名了,只是这地方刚好属于刘备,所以诸葛亮和这个人才归蜀汉了而已。
(三)
刘伯温、原名刘基,他在和朱元璋打天下之前是无名小辈?不不不,他是正儿八经的元朝进士,他当时是被朱元璋礼聘来的,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朝末年官场腐败,因此他倒是曾经在丹徒隐居过2年,再往后就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和治理天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保的是刘备,韩信保的是刘邦,刘伯温保的朱元璋,保的这几个我都不喜欢。如果真有这盖世之才在穿越的三国时逢乱世,必然战兵买马揭竿而起,自己打天下岂不快哉[呲牙][呲牙][呲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谋士和明主之间不是单向选择,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古时候不像现代社会,可以在网上投简历推荐自己那么方便,选择余地也多。
古时候,一般通过投入某个当官的门下做门生,通过老师推荐、熟人推荐,自己推荐信成功度不高,也得不到对方的信任。
如果隐居,没有名气,等到头发白了也不会有明主上门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个人的人脉决定事业起点
1 多智的诸葛亮在刚出道的时候,不只是表面上,刘备三顾茅庐那么简单顺利。
当时的刘备特别需要一个智谋之士来辅佐他。
像刘备这种没有金钱势力、没有后台背景,想招聘一个有才学的人,是比较困难的。哪些老油条肯定是不会投奔刘备的,刘备只能找比较年轻的,还没投入过其他人门下的谋士。
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乐毅。族中有族人在刘备面前经常会说起诸葛亮的才学。
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评价诸葛亮: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有了别人评价的铺垫,加上刘备和诸葛亮每天同吃、同住、同睡、谈天下大事,通过了解,对诸葛亮的才学、气质、潜质非常满意。
而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发展空间,对未来事业的抱负,以及对待诸葛亮的重视,也令他很满意。
彼此互相都比较中意。
上一篇:成年公鸡为什么不长尾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