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孩子,自己的,宝宝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个历时24年跑完的求学闭环系统中有一条不二的铁律:
大众都能接受的“教育”就是一门心思地学好课内知识,踏踏实实地练习,如果学有余力,家长和老师想到的策略往往就是乘胜追击,拓宽练习范围,提前学高年级的课本知识,孩子在单线条上一味地赶进度,线性取向的结果就是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能上一所好大学,就能找一份好工作。
孩子和流水线上用模具挤捏出来的木娃娃一样,差异性太小,千人一面。你想想就算是最好的学生,一生的最大自豪可能就是会考试吧;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正在上六年级的玢宝告诉我:“我们老师说了‘语文阅读分析题中凡是出现XX词语能换吗?就直接答不能。谁要是说能,就是个大傻瓜!’”)
啊?我倒是傻了!
敢问师者:什么逻辑?蠢到嚼着馍,硬是喂上啦!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强项一直是技能训练。
孩子的学习日常好像就是“反复刷题”,说什么“不怕做不死,就怕死不做。”难怪人们觉得高考前的孩子都好像活在真空里。
技能训练重要吗?
当然重要!
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任何匠心境界都根本企及无望
但是,过度操作技能训练的局面就是:太过于注重纸卷上的标准化题目和一统化的答案;太过于注重不假思索的反复练习;太过于简单、急切地授业以“鱼”。
这样的教育完全忽视了受教育个体学习的悦纳感、内在动机和自主习得诉求,解惑无“渔”,活生生地屏蔽了孩子“积极思考”型学习的体验可能性,完完全全没有了思想的引领,孩子缺乏的是“学习的真实世界”。
3
格局:
改变教育认知能“自救”
这样的教育眼界未免太窄了。是时候改变原有的教育认知了。
好吧,为了能够帮助大家清晰地辨识,我把学习者在接受漫长教育过程中可能具有的演变模式做了以下四种分类。
A型“没思想无力前行”者
表面上看来,这一类受教育个体学习习惯不理想,言语创作比较困难,逻辑思维力差,日益增多的学科知识令人疲于应付,焦躁厌学,一直被动着学习,基础练习都难以长久保证,技能训练无法可持续推进,日久渐渐变成四肢退化的无力前行者。
B型“没思想盲目前行”者
这一类受教育者好像天生就是学习的料,一路上勤奋刻苦,一心向学,学业技能超强,前行的腿脚肌肉有力强壮。
可是!可是!可是!即便如此,思想的头脑却没有被唤醒,根本没有能力自主思考课本以外的真实人生。例说一位在清华大学待了十年的学霸,一路欢歌着拿下法律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却在挣扎中迷失,因为他极度痛苦,不知道自己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没有思想的前行注定是盲目的。
这一类学习者“让他去哪儿都会很快,可是永远都不会出发,因为压根儿就不知道去哪儿。”他们用超出四分之一的人生时间亲手把自己造就成了读书的机器人,被面包打败成为常态。
C型“有思想无力前行”者
这一类受教育者比较少地接受传统的校园教育,缺少系统科学、可持续性的引导,讲究自行吟诵,泛泛探究,期待在广泛阅读中悟道。没法真正建构起深刻的现代知识体系,处于这种状态的受教育者确实可能会想一些渐入深度的“问题”,但是,注定空谈甚多。不是吗?哈哈,这不明摆着用近于肌无力的病态身体托着“伪爱因斯坦”的大脑,能指望着往前跑多久、等多远呢?。
D型“有思想健步前行”者
思想和技能,二者缺一不可。爱因斯坦深谙其道,他的思想方向是对“光速飞行”的清晰探究,他的前行策略是在校园内竭尽所能,不断寻找、尝试着运用数学工具。
理想的教育一定要兼具思想与行动。思想是导航仪,引领着人生找到方向,行动是确保自己有实力抵达明亮那方的有效工具。
有灵魂的教育特别在乎受教育者丰盈的内在和自我驱动诉求,重视思考,努力增强问题思维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强调文化感知和传承能力,注重扎实的技能训练,积极提升学习者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
这四种演变模式如果能够帮助到你,该多美好呢。
你可以随时、随地对任何阶段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理性的辨识、矫正、警醒或评判。
4
建构:
有未来的教育愿景
当然,通过不懈地努力,更有未来格局的教育愿景应该是_____
越来越多的孩子渐渐从“无需思考型”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内心丰盈美好的创造者;
越来越多的家长渐渐从“焦虑盲从型”的拔苗助长者成长为愿意终身学习的同行者;
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从“流水授鱼型”的机械灌输者成长为激发思想火花的传道者;
破败之际,乃重生之时。如果大家能够对“教育认知”尽快有一个正确的、有效地改变,那么,注定会赢来真正幸福的人生
相信这么美好的愿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啦,因为改变了教育认知,可以同时改变我们面对教育的眼光和格局,自救,从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开始。
我,真切地期待着:和懂得的你相遇,为宝贝倾诚付出,为成长倾力耕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独立思考,学会做人,找自己学会学习不断成功都是好的反馈,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答。
1,从少培养孩子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
2,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勤奋的个性。
3,让孩子懂得孝顺和尊重。
4,不让孩子从小玩手机但给予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5,让孩子健身,保持良好的身才和健康的身体。
上一篇:疫情过去山东这边房价会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