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用心理学解释责任感?
责任感,责任,的人怎么用心理学解释责任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用心理学解释责任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责任感产生于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产生于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人认识到需要对社会和人及自然的维护,即责任感。也是人产生责任感的心理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都是让你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了责任感,那就活的很空虚,活的毫无意义,会因为自己的付出,很有成就感,反之,如果做错了事,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也是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责任感是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结合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比如责任感,一个人有很强的责任感,可能是因为从小周围有责任感的人带来的正向影响,而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这个价值观又得到了教育和认知的强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责任感是抛不开,甩不掉,卸不下的"包袱"。责任感是心中的"山",我每天都在"愚公移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反人性操作,别人认为应该放弃,你就应当坚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责任感是一种以某种价值观为基础的,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发生的,进而自愿去产生一些行为并自愿承担相关责任的一种内心需求。
例如:有两个人在打架,有的人回去劝架,有的人会报警,有的人会漠视,有的人会故意看热闹。之所以会形成这些行为上的偏差,就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因素,这里别较真),价值观不同,导致心理预期的不同,进而导致行为的不同。而我们当前的社会是弘扬和谐的,所以把劝架的和报警的人,归为有责任感的人,把漠视的和看热闹的,归为没有责任感的人。
有因必有果,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种结果。有责任感的人或许会因此惹上麻烦,没责任感的人也会躲开很多麻烦。因果循环,相生相克,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形成的价值观。基本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责任感,越来越多地其实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依赖感】,属于责任感的某种本质。
中文名
责任感
外文名
responsibility
拼音
zé rèn gǎn
注释
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事情的心情
释义
词目:责任感
拼音:zé rèn gǎn
基本解释
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事情的心情。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代序)》:“倘若公民平时没有点急公好义的社会责任感,大难临头时争先恐后,只顾自己地乱冲,后果真不堪设想。”《文艺报》1981年第1期:“我觉得这位作家用这些话来唤起文艺工作者肩负起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