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华山,黄河,遗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陆游已经六十八岁 退职住在乡下。这时宋金和义已经50年了,南宋每年给金国输送大量财物,买来暂时的安宁,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把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的人民忘得一干二净了。诗人出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南宋朝廷的投降活动的愤慨,以沉痛的心情,磅礴的气势,写下了这一感情深厚,笔力雄健的诗。
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祖国山河是这样英气挺拔,几千年来祖祖辈辈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面,怎能让他沦陷在异族之手,这样雄伟而美好的山河竟被敌人侵占,又是多么可悲愤的事情!
钱钟书先生根据陆游的诗\"哀北\",\"寒夜歌\",\"北望\",\"太息\"第二,\"秋怀\"等诗中,陆游伤怀古代产生于黄河,华山地区的\"名将相\",\"名臣\"。再参照唐人张孜的断句:\"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认为此处的\"河\"指黄河,此处的\"岳\"指华山。
黄河全长一万多华里,说三万里是艺术夸张。古代以八尺为一仭,五千仞算起来为四万尺。也是对华山的夸张。诗人用夸张的语言对祖国山河进行赞美,在于唤起人们对这样的长河贯地,巨岳撑天的壮丽疆域的热爱。激励人们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为收复失地而奋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河\"指黄河,代表哺育中华民的母亲。\"岳都\",可以说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还有中岳嵩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作品,表达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时南宋年代有点乱,希望收复中原统一,表达的爱国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2.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3.河:指黄河
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指黄河;
岳,指西岳华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作者是陆游,早晨起得早,天还未亮,就推开篱门走出去散步或者锻炼。收复中原是陆游毕生的愿望,这个愿望无比强烈,以至于在临终作《示儿》还是在想着这件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时候,陆游的这种愿望也是一样,充满了惆怅与感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整体诗意来看,第一句,第二句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整首诗的一个铺垫,一个环境和氛围的铺垫。“三万里河”代表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当时落入敌手。母亲河都落入敌手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母亲河的历史厚重超过任何土地。五千仞岳肯定是指落入敌手的岳,那就是华山了。第三四句写留在金国统治下的北宋百姓的痛苦,一方面是体恤百姓,一方面是借百姓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里的河,岳应非确指某一条河和某一座山,而是失去的国土。
即是还我河山中的河与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