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华山,黄河,遗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本首七绝有两首,第一首是第二首的序曲,您的问题来自第二首,也就是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这一首。原文引用如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以雄浑,苍茫的笔触,表达出他急切盼望收复失地,国家早日统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中的“河”指黄河,“岳”指西岳华山。
2、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胡人”(指金人)占领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子民流离失所,远离家乡,都在盼望能早日回到故乡。而黄河,华山都在我国中原地区。
3、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我国“五岳”之一,地位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指我国的广大地区。所以,作者在这里,用“黄河”和“华山”代指失地,也无可厚非。
浅析与此,希望能帮到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国的诗歌并没有确实的指,中国的诗歌主要是以朦胧唯美一种心境界,除非他是指名点姓送给谁谁谁的。
这首诗的河一般人都会以为指黄河,别忘了中国的诗词的意境美,此河应是指所有的河向东奔去所有的河。这才一种大气磅礴之感。光是指黄河的话,就少一种味道。
而且可以把这条河放到任何一条河上,可以给历史上同样心境的人一种震撼之感。给人一种横跨千年对故国那种思念期盼上共同的震撼。
这是穿越时空,要是他指名点姓说是哪个地方,哪个时间段的话!这种震撼力就大大的减少。
同理岳也是泛指山岳,而不是具体指那一种山。在了解中国诗歌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固定格式去套,讲究是一种意境,用心去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的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气势雄浑、意境深远。
在这首诗中“河”,是指黄河,“岳”,个人倾向于是指华山。诗人写这首诗时,中原已经被金人侵占了六十多年,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却昏庸无能、偏安一隅,每日醉生梦死直把杭州做汴州。留在北方的遗民一年又一年的在痛苦中盼望着,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再失望……,年年如是。
对于此诗中的“河”指母亲河黄河历来都是没有异议的。而对于“岳”的具体所指一般有三种争议。
第一种说法“岳”指华山。
华山当时处于被金人侵占的土地上,诗人其他诗词中偏向于以华山代岳,《宋史·陆游传》中也有类似代指。
第二种说法“岳”统指五岳大山中的北方四岳。
北方四岳大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当时均为金人所占。
第三种说法“岳”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泰山为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封禅之地,和西岳华山共指中原。
其实无论所指哪座山,在诗人的心中都是指沦为失地的中原地带,字里行间写满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气势磅礴,一河一山便勾画出祖国的壮丽河山。后两句急转直下,转而表述出在金人铁蹄下生活的,原宋朝百姓的疾苦与期盼。泪尽,也要有期望!即使一个花甲过去,中原的百姓仍盼望着南宋的王师把失地收回,重整旧山河。诗人写的是遗民,实质是写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和不甘,“南望”即“北眺”,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朝廷的批判之情,跃然纸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从戎,至死不渝!致敬陆放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的大概意思是: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其中“河”是指黄河。“岳”是指西岳华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