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刘玄德得卧龙与凤雏两位名士却没有安天下?
刘备,卧龙,凤雏为什么刘玄德得卧龙与凤雏两位名士却没有安天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刘玄德得卧龙与凤雏两位名士却没有安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给刘备说的,可是到后来刘备把卧龙凤雏两位都得了却没有安天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两位。
首先,我们先说诸葛亮,从长相上讲,诸葛亮是个大帅哥,人长的好看先天就占优势。加上诸葛亮本身是一个自我营销的天才,摸透了人的心理,对刘备采用了高级的饥饿营销方式,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山,这样就让刘备知道得到他不容易要珍惜。这就体现了诸葛亮智商高情商也高。另外诸葛亮还非常尊重刘备。
再看一下庞统,相比之下他就差了很多,庞统是个地道的丑男,也不会营销自己,举两个例子:一是他去孙权那应聘,他很傲气,孙权看不惯他,就问他,你可认识周瑜,周瑜是孙权引以为傲的大将,庞统却说,周瑜怎能和我相比,他和我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把孙权气坏了,把他赶了出去。这次应聘充分说明庞统太牛气,情商太低。二是有一次打刘璋得了个大胜仗,摆庆功宴,刘备很高兴喝多了,这时庞统说,主公你素来标榜自己仁义,你打自己兄弟打败了,占人家的地盘,这是非正义战争,你还高兴成这样,你这不是假仁假义吗?把刘备气的不行。可见他情商太低。
在智商上,庞统一点也不次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干了四件事,可分为两胜两败。先说两胜,大胜为献连环计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小胜为当县令时半日审理清楚百日积案。再说两败,小败为刘备入川夺刘璋地盘,庞统献计请刘璋吃饭,酒席宴上杀刘璋,没有成功。大败为落凤坡中埋伏,丢了性命。
接下来说说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次事情可以说明两个人之间关系很差,那就是诸葛亮吊孝时,庞统揭露诸葛亮欺负东吴没能人,明明是他气死了周瑜,还假惺惺的来吊唁。这也说明庞统不懂那句话:“看透不说透,还能做朋友。”
综上所述,现在可以回答问题了,为什么刘备得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却没有安天下,就是因为那句话,得一可安天下,他得了两个就安不了天下了,可能有人说你这是什么逻辑,咱们用一个动画片就可以解释,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镜先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本身没有毛病,错在刘备前期的犹豫不决与后期的骄奢淫逸,错失良机,最后只能够偏居一隅。
占领荆州之后,漂泊了大半辈子的刘备终于迎来了一手好牌,武将拥有五虎上将,军师得到了卧龙凤雏,地盘荆州为九省通衢,可以说风光无两。
根据两位超级军师的谋略,向东和吴,向北拒曹,向西征蜀,刘备倒是听从了这个策略,可是执行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了。一会儿说刘璋是他的宗亲,这样做显得薄情寡义,被天下人所耻笑。于是,一边犹豫一边进兵。阵前犹豫绝对是兵家之大忌,可惜刘备不顾着一些。
本来呢在庞统的一手谋划之下,有很多次机会,刘备可以轻松拿下刘璋的西川,可是却被白白拖没了,局面十分被动,让庞统丧命落凤坡的时候,才找这个借口,正式与刘璋决裂。可以说,庞统的死就死刘备的责任,延误战机,最后遭人埋伏。倘若庞统能够坚持到两川灭亡,刘备进军中原是大概率事件。
庞统镇守西川,诸葛守住荆州,想必天下再也没有人有这本事与蜀国抗衡。
可惜,庞统死了。
庞统死了,还有卧龙,一样可以安天下。
不过,后期,却由于刘备及其好兄弟的骄奢淫逸,导致西蜀一蹶不振。
刘备先是汉中王,后为蜀王,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大,对于诸葛亮的计谋听的不多。而坐镇荆州的关羽,更是将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计谋忘的一干二净。
荆州丢了,关羽死了,而刘备不顾大局,倾国之力而出,东伐吴国,最后兵败夷陵。
从此,一手好牌消失殆尽,刘备集团由此转攻为守,再也没有出彩的表现。诸葛亮的七次北伐,不过都是对于魏国的边境骚扰,以功代守的一种策略罢了。
所以,并非卧龙凤雏才华言过其实,而是主公自己的缺陷所致,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巧媳难做无米之炊,生不逢时!就是孙武重生吕望转世来辅佐刘玄德也照样无力回天,更别说一统天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所以安不了天下。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三国时期,要安定天下,成就霸业,人才是不可获取的重要一环。但是仅凭得到一个诸葛孔明或者庞士元就能够一统中原是远远不够的,水镜先生的这番话是不切实际的。
为什么水镜先生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这就要从三国时期的人才机制和环境上来说了。流传至今的三国时期的各类人才,耳熟能详的如诸葛亮、郭嘉、荀彧、庞统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圈子,叫做颍川名士。而这个圈子里面的人要找工作主要靠推荐,就类似于现代的猎头公司。水镜先生就属于三国时期一个比较有名的猎头,他通过包装、宣传来向各方势力举荐人才。涉及到包装就肯定有言过其实的水分,所以水镜先生的这句话,并不可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