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的、地、得”用法难以分辨,直接全部用“的”,大家觉得如何?
动词,补语,形容词“的、地、得”用法难以分辨,直接全部用“的”,大家觉得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的、地、得”用法难以分辨,直接全部用“的”,大家觉得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的、地、得,这三个字都是结构助词,用法确实难以分辨,但直接都用“的”字,有点欠佳,不妨化难为
易。我当年教学时为此编了一个童
话故事,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今天在这里重发,希望对大
家教孩子时有所帮助。
《三 胞 胎》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妈妈,她一
胎生了三个孩子。孩子的爸爸高兴极了。
妈妈让爸爸给三个孩子起名字。
爸爸想了想,说:“这三个孩子来得不容易,个个都是可爱的小宝贝,咱们要用心地培养他们,干脆都叫
de吧!”
妈妈为难地说:“三个孩子同叫一个名字,你要是喊一声de,他们一齐答应怎么办?”
爸爸看了看三个长相不同的孩子,说:“有了,老大叫土也de,老二叫白勺de,老三叫双人de,你看行吗?”
妈妈点了点头,说:“名字起得不错。你顺便给他们分分工,咱们培养训练也有个目标呀!”
爸爸赞同地说:“也对!我想让三个孩子都干搭桥的事。具体分工嘛——土也 de 充当动词或者形容词
的向导,比如,慢慢地走、渐渐地高;白勺de主要给名词当向导,比如,勇敢的人、整齐的队伍;双人de充当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勤兵,比如,写得好、漂亮得很,这里的 好 和 很 都是起补充作用的,可让
双人 de 从中搭个桥。”
妈妈听到这里,着急地说:“你说得这样复杂,连我都搞不清,孩子们怎么能记得住呢?”
爸爸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随手拿起笔,边想边在纸上写起来:
《写话用 de 要对号》
地的得,三同胞,
各就各位别混淆:
土也 de 后面有动形,
白勺 de 后面把名报,
双人 de 后面来补充,
写话用 de 要对号。
妈妈看了,直夸爸爸的办法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个“de”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词(或者词组,下面细说),要说明这三个字的用法,一般情况下既要看它们分别连接什么词,也要辨析它们的主要区别。
一、“的”后接名词,“地”后接动词,“得”后接形容词。
二、作用不同
“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三、用法不同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玉渊潭(名词)的樱花(主语)很美。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我难过(形容词)地撕去(动词,谓语)了这一页。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我吃(动词,谓语)得很香(补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的、地、得”,都是结构助词。都读de,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的,前面加名词;地,前面加形容词;得,后面加形容词或动词。不可互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来三句话:
1、开心的笑。
2、开心地笑。
3、笑得开心。
你品,你细品。
“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结构助词,根据功能不同进行区分,简单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
1、定语“的”——限定对象属性。通常在“的”后面跟着名词,在定语前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复合词组。比如:吉他的弦,崭新的吉他,用于演奏的吉他。
2、状语“地”——描述动作状态。在“地”的后面一般跟着动词,状语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还可以是兼词。比如:勇猛地冲锋,狠狠地打击,逐步地改变。
3、补语“得”——对行为或状态进行补充。“得”的使用一般分两种情形:一是在“得”之前是动词,“得”之后是形容词;二是“得”之前是形容词,“得”后面跟随副词。比如:玩得开心,好得很。
“的地得”三兄弟的来源和演化比较复杂,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和论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扯进来一个“底”字和“的”进行区别,后来又抛弃了“底”。
在现在的应用中,“的”和“地”在很多时候已经合二为一,统一使用“的”。但“得”是不是也一并拿掉,我还没有看到相关的信息,但我个人并不反对。
上一篇:不挣钱是不是就没自信?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