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管仲服务旧主政敌的时候,他是否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管仲,公子,齐国在管仲服务旧主政敌的时候,他是否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以上内容是我此问题的看法。
喜欢的点赞关注,不喜欢的返回解散。
我是爱好历史的上班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画开天地!
一美遮百丑!
人这一辈子,能画出个“一”,能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留下点财富,就没有白活!
王弼的《老子注》《易经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莎士比亚:一世的财富,命中注定是个乞丐!
真正的思想,真正的成就,不受时空限制!
关于管仲的问题,当年,孔子的弟子也有这个疑问:
孔子表达了他的观点:“人这一辈子,小孝孝父母,大孝孝民族”!
但“小孝”好比是大树的树根!
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就太危险了!
管仲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减少战争,减少伤亡!
这个非常难做到!
管仲有“能”!
而且还有一个值得称赞,就是管仲在服侍旧主的时候,没有出卖主子!没有三心二意!没有做“奸臣”!
这一点,历史上还有商朝的箕子、唐朝的魏征,服侍旧主的时候都没有出卖主子!是主子自己不听劝,自毁长城!
管仲有“守口”之德!
今天,有的人喜欢抱怨,就没有冷静下来想想:
(一):自己的“能”在哪里呢?
(二):看紧自己的嘴巴了吗?
聪明绝顶,
飘飘荡荡!
少些抱怨!
谦虚一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他在齐国辅佐君主整治国家的时候,最讲求的是实际。一切的提升都要根据实际的成绩来看,就算被民众、学子称赞,有很好的名声的官员,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作为,那也不能被提成。可见管仲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对道德的考量并不很在意。他提出了一个跟后代学者很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只有在吃饱喝足之后,才有能力来讲礼让,如果一个人饭菜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让他谈这些道德问题是不可能的。在他的思想里面,似乎为了义节而死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理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仲尼之徒”为了诋毁管仲的贡献而设置的“问题”,针对徒弟的问题,作为儒家先师的孔仲尼当时就用历史事实而不是用管仲的思想理论——已经驳斥并纠正了徒弟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改变“仲尼之徒”诋毁管仲的思想与行为,究其原因都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因为“立场、方向、观点”不同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历史事实证明:不是管仲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而是“仲尼之徒”的思想道德品质太恶劣——被先师孔子屡教而不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已给出了答案:微管子,吾等批发左衽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一概而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管仲: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东方传奇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管仲,又叫管夷吾,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获利后,他拿得最多,鲍叔牙大度每次都谦让,因此二人成为至交。
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与管仲支持的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时,曾箭射齐桓公,仅中勾带,齐桓公假死逃生,夺得王位。
公子纠夺位失败身死,管仲被俘,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尽释前嫌任为上卿,尊称“仲父”。在齐国理政时,以“尊王攘夷”号召各诸侯国,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他曾说过:“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直被后世捧为治国名言,因其远见的卓识和丰硕的功绩,管仲也被称为“春秋第一贤相”。
后世对管仲的评价相当高,就拿在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诸葛丞相来说,也把管仲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来看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