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之名门公子(三国人物:神童钟会是怎样成为司马昭的心腹的)
司马,公元,蜀汉三国之名门公子(三国人物:神童钟会是怎样成为司马昭的心腹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起,我们讲蜀汉的灭亡。
讲真,蜀汉灭亡,有点突然。我们这个单元叫《司马时代》,之前已经讲了三十四回,但蜀汉只有两回。不是不想讲,而是没的讲。公元234年,诸葛丞相去世,在三国大舞台上,魏国、吴国,都拎着大砍刀,一会儿砍对方的人,一会儿自己人互砍,反正一直在砍人,砍得阴风阵阵,砍得血流漂杵,砍废了两个皇帝,砍死了一个皇帝……而蜀汉,这二十来年,就像蒸发了似的,基本上岁月静好。换句话说,蜀汉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得到了二十多年的大略和平,后主刘禅,虽然胸无大志,但也不怎么胡搞,因此,蜀汉政权相对稳定,宫廷斗争乏善可陈,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约是要比魏、吴两国高不少。
然而,乱世之中,你想静好,得看别人答应不答应。
司马昭当然不答应。
公元263年,魏国对蜀国展开灭国性打击,区区数月之间,就把蜀国纳入了魏国的版图。这场灭国大戏,司马昭是总导演兼男配角,戏份儿最多的,是三位男主:邓艾,钟会,姜维。
这一回,我们讲邓艾和钟会。
男主一:大器晚成的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河南省桐柏县东)人。邓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曹操占领荆州(公元208年),迁徙百姓到内地,邓艾跟着老娘来到汝南(河南省息县),给人放牛。十二岁时,娘儿俩又到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定居。有一次,邓艾读到故太丘县(河南省永城县北)县长陈寔(读如十)的碑文,上面有八个字: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邓艾非常喜欢这八个字,就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个家伙跟他同名,他就把邓范改成了邓艾,士则改成了士载。
衣赐履说:颍川陈氏,是汉末魏初的大族,曹魏重臣陈群,就是颍川陈氏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寔,是陈群的祖父,是颍川陈氏的奠基人物。我们以前讲过梁上君子的典故,就是发生在陈寔身上的事儿。
一般认为,邓艾出身寒门,大约是可信的。十来岁的邓艾能够以陈寔的碑文给自己起名,说明他家不是普通农民,而是读书人出身;有同宗与他重名,说明邓家是个大家族;对方不改名,邓艾改名,说明邓艾在邓氏家族中实力不济。邓氏家族,是豪门还是寒门,咱不去讨论,但我们能够确定,在老邓家,邓艾这一枝儿,寒得很。
后来,邓艾做了郡里的公务员,但是他有口吃的毛病,做不得那种场面上的官儿,被安排做了个“稻田守丛草吏”,管种地的小官儿。
衣赐履说:这儿咱叨叨几句。我们有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形容一个人说话不利索。这个成语涉及两个典故,前一半“期期”,说的是西汉初年的大臣周昌,也是口吃,一着急就“期期”个没完,当时,高祖刘邦想换太子,大臣们都反对,周昌尤甚,他对刘邦说: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后一半“艾艾”,说的就是邓艾。《世说新语·言语》载,邓艾口吃,他与人说话,每说“艾”如何如何的时候,总是“艾艾”个不停,司马昭就逗他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邓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虽然说了两次凤,实际上只有一只。
后世之人,把周昌的“期期”和邓艾的“艾艾”合并为一个成语,就是期期艾艾。
宗族父老中,有的人怜悯他,经常资助,但邓艾从来也没有谢过人家。邓艾非常喜欢兵法,每当他见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说如果打仗,军营应该扎在哪里哪里,敌人来了,应该如何如何应对,云云。同事们都觉得这个“稻田守丛草吏”挺有意思,他真把自己当根儿葱了,竟然还想着排兵布阵诶!
后来,邓艾做到了上计吏,就有了出使朝廷的机会,结识了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虽然邓艾一说话就艾艾个不停,但司马懿发现,这家伙是个人才,立即征召到太尉府工作,后来又任命邓艾为尚书郎,成了宫里的干部。
【邓士载,不容易啊】
衣赐履说:邓艾出生于公元197年,司马懿于公元235年任太尉,公元239年任太傅,两人相识时,邓艾四十岁上下,谓之大器晚成,并不为过。
当时魏国朝廷打算在扬州、豫州开荒垦田,储备粮草,就派邓艾对西起陈郡(河南省淮阳县)、项县(河南省沈丘县)、东到寿春(安徽省寿县)一带实地考察。
邓艾经过考察,向司马懿汇报说:
陈郡、蔡国(上蔡,河南省上蔡县)之间,土地虽然肥沃,但水源不足,应该开挖河渠,既可以灌溉农田,屯积军粮,又开通了漕运的水路。淮河以南,总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费巨大,劳役沉重。可以下令淮河以北屯兵二万,淮河以南屯兵三万,按照百分之二十的轮休比例,常年保持在位的军士有四万人,他们可以一边种田一边守卫。只要年景好,风调雨顺,此处的收成可以达到西部地区的三倍还多。扣除官兵自身的消耗,每年可以产出五百万斛粮食。这样,只需六七年时间,就可以在淮河上游屯积三千万斛军粮,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以此为资,讨伐东吴,则无往而不克。
司马懿认为邓艾说得对,下令实施。
公元241年,曹魏政府开凿广漕渠。此后,每当东南有战事,曹魏大军乘船而下,到达淮河、长江,粮秣有余,也不再有水患,这正是邓艾的功劳。
衣赐履说:邓艾提出的挖渠屯田的计划主张,来自于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确切地说,得益于曾经的工作岗位:稻田守丛草吏。
我猜,邓艾最初得到这个职务时,未见得就欢喜无比,但他能够把这个岗位和个人抱负统一起来,也即,把一项种庄稼的业务工作,提升到了战时后勤的高度,这种思路,很了不起。
以我个人的浅见,人生不如意是一种常态。碰到不如意之事,你若把它当作惩罚,那么,它就是惩罚;你若把它当作砥砺,它可能就成为把你打造成一柄利器的磨刀石。如果没有稻田守丛草吏的经历,邓艾可能对屯田、军粮的认识就没有那么直接和深刻,就不可能对司马懿提出建设性建议,他可能就不是大器晚成,而是什么器都不是了。
我个人也有这方面的体会,倘若当年不是被一个领导给我一杆子插到基层,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部队;倘若不是做了当时还不太受人待见的纪检工作,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见识了多种多样的人性,我是断不可能跟这儿解读《资治通鉴》的。我不敢说人生的逆境都是财富,但处于逆境中的态度,则很可能决定我们在逆境之后的走向和深度。当然,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或者天才级的人物,另当别论。
司马师执政期间,邓艾做到汝南太守。甫一到任,邓艾就开始寻找当年照顾过自己的一个长辈,老爷子已去世多年,邓艾派手下干部前往祭拜,重谢了老太太,又举荐他的儿子到郡里工作,完成了自己报恩的心愿。邓艾又带领郡县开荒种田,数年之间,军用丰足,百姓乐业。
上一篇:三过其门而不入(偷梁换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