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孩子后你孩子在家庭幸福下成长,还是像温州一家人的教育方式?
孩子,家庭,父母有孩子后你孩子在家庭幸福下成长,还是像温州一家人的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总会遇到不同人生路上的风景,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只要父母是以爱为基础,能做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塔,孩子是以感恩和上进为成长基础,能真正的长大成人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好,只愿双方以爱为纽带,每一位家庭都和睦互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等真正结婚成家,有孩子后才发现,经营一个家庭真的很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家都会有矛盾和冲突,这也构成一个家庭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的真实烟火生活,只不过有些家庭的甜大于苦,而有些家庭苦大于甜。常言道,幸福的家庭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虽然每家人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要知道幸福是藏不住的。你们的家庭过得幸不幸福,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孩子后,你们一家人过的幸不幸福?外人从这2点都可以看出来。

一家三口的状态
一家三口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是想隐藏也隐藏不了。如果有孩子后出门,一家三口很少整整齐齐,爸爸总是找很多借口推脱,总是让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出门。这就说明这个家多半是丧偶式育儿,妈妈一个人担负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爸爸成为一个甩手掌柜,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家庭无疑是不幸福的,老公不能体谅老婆,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庭琐事的辛苦,老婆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和支持,整天被繁忙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劳累所压着,脾气越来越暴躁,也少了很多生活的情趣,这样夫妻的感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同样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了爸爸的教育,孩子性格多多少少有问题。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幸福?

或者一家三口出门,妈妈总是抱着孩子或者提着东西在后面紧跟着,而男人走在前面,不管不顾。或者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妈妈抱着喂,男人自己在一边自己吃的特别香。这都说明在这个家庭里,妈妈不被理解和尊重,这样妈妈就很难幸福,妈妈不幸福,整个家庭也就少了幸福的基调。
孩子是否可爱
人们经常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也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代言人。所以想知道这个家庭幸不幸福,只要看她们家孩子就知道了。

父母恩爱,家庭幸福,养出的孩子都很可爱,他们活泼开朗,懂礼貌,情绪稳定,开心快乐,自信张扬,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上很占优势,这些都是家庭和父母给他们的,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有父母满满爱的滋养,他们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和满满的安全感。
而那些在无爱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点性格缺陷,他们的人生往往活的更可怜和可悲一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幸福成长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上一篇:朋友用我的信用,用他的房子抵押贷款,他不还会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