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土是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水土,方言水土是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土是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利,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土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看是。
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民俗,造成了不同区域的人遇到一块儿,就会出现交流障碍。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都需要传承和发扬。我们每个人可以学好普通话,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水土不会导致语言不通,通信,文化,交流等等才是语言不通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说水土不是语言不通的重要因素?
第一、从历史来看,中国上下五千年,从刚开始的不同的小国合并成一个大国,每个像蒙古和四川他们水土不同,但是现在都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第二、从地理来说,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水土都有差异,水土大多不同,但是我们都用普通话交流,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共同的普通话,了解对方的语言。
第三、从本质来谈,水土养的是人,不是人的精神,文化,交流。吃什么水土长大,你都可以与不通的人交流,用你的语言沟通,让别人懂你。
水土和语言完全没有关系,所以它不是语言不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是什么导致语言不通呢?
第一、交通。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为什么要修路呢,一个人关了起来闭门造车,你也不知道自己实不实用,一个地方的人“闭关锁国”,一辈子圈养在一个地方,不走出去,哪里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一种交流的工具。
有了交通,人们走出去,别人也可以走你这里开,来来往往交流多了,也就相互了解了,语言也就通了。
第二、文化
文化不同,不能了解对方,也就语言不通。你说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因为没办法理解,我们只能自说自话。只有都知道对方确切的文化,才能友好交流,语言才能通。
第三、科技
科技在进步,交流在进步。
现在就算文化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科技来交流。比如,中国人和外国人,我们文化不同,听不懂,可是我们有翻译,用科技轻轻松松解决问题,不需要你懂他们的语言,你只需要会用科技。
第四、教育
语言不通,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但是我们都学普通话,用方言说话,用普通话解释,语言也就通了。
以前的人没文化,不认识字,如果遇上说方言的人,只能靠猜。
现在国家提倡九年义务教育后,基本上就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了。
语言不通,在现代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有高科技,有国家提倡的教育,有修往各处的各种路,让我们距离越来越小,交流越来越顺畅,语言越来越通畅。
终上所述,水土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重要因素,交通,文化,科技,知识才是。只要我们好好学习,用好科技,就算一辈子住在深山老林也可以顺畅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提问主语有点不准确。水土一般指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是否可以理解为地域差异造成语言不通。
以此理解,个人认为水土不是导致语言不通的原因,主要是相互之间没有往来造成的。
举一个例子。我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毕业生,1949年他随部队南下过江作战一直到福建,由于地理不熟、语言不通,作为文书的他就按惯例请了能听懂汉语的向导。未曾想,才翻过几座山向导就听不懂当地方言了,后来才发现闽地方言多的令人吃惊,几座山就是一片小天地,只有到此闯荡过的人才能部分听懂方言。
照理说,闽地水土相同,即便有口音也不至于连话都听不懂。从这个事例可以说明,水土不是语言不通的原因,而是山水相阻互无往来造成的语言不通。
再举一个反向的例子。中日隔海相望,但自古以来就有交流,盛唐时期日本官方还派遣唐使至中国学习,至今日语发音还带有江浙一带古时发音的痕迹。公元720前的日本的书是用中文书写的,即便出现了假名后,至今官方仍保留着1850个当用汉字。
与上例相比,中日的距离与闽地几山之间的距离几乎无法相提并论,水土也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明朝起的闭关锁国,我相信现在的中日语言交流会更为顺畅。
因此,水土不是语言交流的问题,距离也不是语言不通的问题,而是相互之间没有往来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