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这个是古董吗?哪个朝代的?
两广,总督,光绪请问这个是古董吗?哪个朝代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功牌之制,自古有之,它是封建专制时代统治者为笼络人心,鼓励官兵建功立业而授予有功将士的一种无尚荣誉。在清代以前,朝廷嘉奖官员、将士,一般采用“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此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勋章,在明代尤为盛行,史料中有明确的典章记载。当满清入主中原改朝换代后,废除了丹书铁券制度,用功牌取而代之,目的为了表彰获颁者在政治、军事和其它社会活动中所作的突出贡献,类似于当今的勋章、奖章、奖状、嘉奖令或获奖证书,另是给中、下级官员定品级,相当于加官进爵的“任命书”、“委任状 ”。
清初即有功牌颁发记录,据《八旗通志》载:“凡移送功牌,国初定,大兵凯旋之后,询问统兵主帅,实叙官兵劳苦情形,分作等第,给予功牌。”顺治十七年(1657)七月,吏部议:“凡出征分得拔什库(汉译为“领催”),壮尼大(汉译为“什长”),有四次头等功,及再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功者,授世职。两个三等功牌准作二等,两个二等功牌准作头等,积至三个头等者,亦咨吏部授官。”同时,区别立功原因及不同等次给予数额不等的银两赏赐。乾隆以后,对功牌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将功牌的等级与官员的品级相联系,由清初的五等改为三等,即五品、六品、七品功牌,得几品功牌即可授几品顶戴,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伴随清王朝始终。
清代对功牌的质地和尺寸有着统一规定,多数是用纸制作,也见有金、银制作的,近年就发现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两广总督岑春煊颁发的银质、圆形八品功牌。纸质功牌形状一般为竖长方形,规格大小一般为数十厘米不等,也有的超过100公分,功等越高,尺寸就越大。具体格式为上部印有“功牌”二字,除时间、人名、几品功牌等颁发时填写外,其它均为事先印刷而成,有固定格式;题头表明颁赐者的衔位品级,正文说明获颁功牌的缘由、获颁者的姓名等,末尾加盖颁发机关(或长官)印章,注明颁发日期,并有各种“防伪”措施。功牌为一式两份,以中间之骑缝章分为左牌、右牌,左牌存档备查,右牌颁给本人。
图一为笔者收藏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云南腾永龙顺等处地方总镇提督军门颁发,给打仗尤为出力的练目袁文勋六品顶戴功牌,高60公分,宽50公分,顶部“功牌”两字中间竖写有“镇字第4号”的编号,并盖有云南腾越镇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品功牌的银元,两广总督岑春煊铸发,照片上来看包浆和磨损,不像仿制品。要确定真伪还需看实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照片不是很清晰,不好辨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仅凭图片是无法识别有无收藏价值的 ,现在仿制品泛滥成灾,高科技设备更使得高仿品如鱼得水,真假难辨。我亲眼所见,在某些旧货市场摊位,各种古代近代古董钱比比皆是,而且价格便宜,一块高仿的民国时期的袁大头银元,才卖人民币2元钱,其他的各种仿制品才一元一枚,品种之多,超乎想象。
从图片上应该是清代铜质币种,但流传这么久而没有一点铜锈渍,除了因为属于纪念币种没有流通,被一直收藏外,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是真也好,是假也罢,没有必要刻意去揣摩它的价值,收藏起来,自己闲时候拿出来欣赏欣赏,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古董,是晚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的银质奖牌,数量很少,很珍贵,应上交文物部门,有研究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两广总督”双龙戏珠“七品功牌”的一个银元,两广总督岑春煊铸发,光从这两张照片上来看,有点像仿制品。辨别真伪还需上手仔细观察
上一篇:炸大麻花五斤面用多少白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