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的航海技术当时是什么水平?
宋朝,造船业,技术宋朝的航海技术当时是什么水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代战船
在2005年时,中土考古学家又在古蓬莱水城附近发掘了几艘明代沉船,其中一条最大的残长21.5米,残宽5.2米,残深0.56米,还保存有6个水密隔舱。后来根据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电子复原,发现这艘明代战船,实质长度在32米,宽6米,深2.6米的三桅木帆战船!
后来考古学家们考究发现,这几艘沉船中除了明朝海船之外,还有“海商”的,因为3号的拼接技术是来自于高丽,随后科学家们根据史书,发现在明初洪武九年时,朱元璋在此修筑了“备倭城”……
总述:
郑和下西洋,拿来的海图?
再前一些的元朝海上征讨爪哇、吕宋等地时,那来的海图?
就算没有海图,那他们哪里来的大海船?现代有种说法“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一个成熟的船工、一个能看懂星云图像的领航员、一个能带大家回家的船长……可是需要百年时间,一代又一代的经验才能培养出来的。
所以不要再说中土以来就是内陆之国了,另外明代的战船,根据碳14同位素的研究发现,不是明初的,而是明中后期的。所以明代虽然“禁海”,可依旧不禁造大海船……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造船史》、《中国古代造船技术》
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代的造船业位居世界首位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
宋代对各地造船数量也有规定。如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就曾规定温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额建造船舶600艘。因此各地造船数量很多。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福建安抚使张浚曾上书宋高宗说已在福州造了千艘大海舶,准备航海至山东以从侧翼攻击金兵。
南宋还造过很多车船。车船也是中国古代人民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它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时由荆南节度使李皋最早设计制造成功的。可称是现代轮船的始祖。南宋时,车船已在水军建制中大量使用。车船是一种战舰,它有两个木轮桨,每侧一个,一轮叫一车,以人力用脚踩踏,带动轮桨转动,使船行驶,前进速度很快。史称“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旧唐书·李皋传》)。宋朝时,轮桨增多,有四轮、六轮、八轮、20轮、24轮以至32轮之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中国农耕时代的最高峰。北宋时造船业已有较大发展,到南宋就更为发达,技术已达到制造大型海船的程度,配有指南针,宋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宋代造船业,能造远洋巨型海船,每年造船3000艘,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领先于西方,用指南针导航,用尾舵掌握航向,利用风力提高航速都是那个时代的重大发明。
古代中国是一个航海业最发达、最早拥有海军的国家。古代中国的造船业比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造船业还要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中国就开始建造大型战船,当时的诸侯国已有170多个,濒江沿海的楚国、齐国、吴国和越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不仅能够建造很大的楼船,而且组建了独立的水军和舟师,能够在江河和近海沿岸进行一定规模的作战行动。
大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造船业相当发达,在船上开始使用铁兵器和投射兵器,而且建造了配备刀、枪、弓箭的车轮船,指南针开始装备舟师进行远航,从而使战船的机动力和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宋以后,元代除陆上扩张外还十分注重海上扩张,其外海远洋航线已达140多个国家,海上作战能力和规模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元以后,1403年,进入明成祖永乐年间,为了扩展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扩大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明成祖于1405年开始派遣郑和率中国强大的海船队远航他国。
经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到郑和下西洋时期,造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建造的郑和宝船长达137米,宽56米,有9桅12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然鹅,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和航海大国,虽然具有非常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但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和愚昧,终于在世界性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大竞争中失去了第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
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火药和火炮技术经郑和船队传送到阿拉伯各国,又经这些阿拉伯国家辗转传入欧洲。正在沉睡的欧洲小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他们抓住了历史机遇。
上一篇:如何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