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的航海技术当时是什么水平?
宋朝,造船业,技术宋朝的航海技术当时是什么水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中国农耕时代的一个高峰。北宋的造船业领先全世界。凭借的是航海八大发明。所谓航海八大发明是水密隔舱,指南针,船舵,桐油大帆,大风箱(无风区助力),避雷针(中国发明的不是美国的富兰克林),桐油灰涂缝,油漆。
宋代造船业,能造远洋巨型海船,每年造船3000艘。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领先于西方。
古代中国是一个航海业最发达、最早拥有海军的国家。古代中国的造船业比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造船业还要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中国就开始建造大型战船,当时的诸侯国已有170多个,濒江沿海的楚国、齐国、吴国和越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不仅能够建造很大的楼船,而且组建了独立的水军和舟师,能够在江河和近海沿岸进行一定规模的作战行动。
大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造船业相当发达,在船上开始使用铁兵器和投射兵器,而且建造了配备刀、枪、弓箭的车轮船,指南针开始装备舟师进行远航,从而使战船的机动力和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宋以后,元代除陆上扩张外还十分注重海上扩张,其外海远洋航线已达140多个国家,海上作战能力和规模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元以后,1403年,进入明成祖永乐年间,为了扩展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扩大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明成祖于1405年开始派遣郑和率中国强大的海船队远航他国。
经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到郑和下西洋时期,造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建造的郑和宝船长达137米,宽56米,有9桅12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然鹅,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和航海大国,虽然具有非常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但由于程朱理学这群西方间谍与西方侵略者里应外合的破坏。引满清入关,大搞康乾文字狱,抛弃旧港宣慰司。丑化诬赖中国民间海航事业。终于在世界性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大竞争中失去了第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
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火药和火炮技术经郑和船队传送到阿拉伯各国,又经这些阿拉伯国家辗转传入欧洲。正在沉睡的欧洲小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他们抓住了历史机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言:缺失的中土航海船记
历史中的中土,不仅仅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同样也拥有千年的航海史。只是直至今日,中土中的古代海船博物馆只有不到二十家,反而是在彼岸的那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度,其境内就有两百多家古海船博物馆。
唐人从海路到达黑衣大食国,比明人郑和还早620年
2015年3月22日,陕西考古部门发布了一条新闻——发现唐朝使节杨良瑶神道碑,上面记载了杨良瑶航海出使黑衣大食国,比郑和下西洋还早了620年!
此碑文记载着公元785年四月(贞元元年),50岁的杨良瑶封唐德宗旨意,携带官文、国书、诏书、印章等,通过海路出使印度沿海国家和中亚黑衣大食国。同时明确记载着航海的线路:在广州男孩舍陆登船,走南海,从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一直到达中东两河流域,随后舍舟登陆,到达黑衣大食国首都(今天的巴格达)。
杨良瑶回国后,还参与了洛阳平叛,到公元805年时,因平叛有功,得到了唐顺宗的倚重,以本官领右三军僻仗。
但是杨良瑶并非是第一个下西洋的中土官方人士,因为在《汉书》中记载了“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根据考证黄支之国,就是现在印度沿海某国。(只是由于只有书籍记载,并无实物,因此一直没有做宣传)。
宋承唐制,船越来越大,远航中东
唐朝现存的海船很少,有也因种种因素而无法复原。但宋代时期的沉船,现已经发掘了好多。
1974年8月,中土首次大型海湾考古发掘工程在泉州后渚港展开,此次发掘出一首宋时期的沉船。长24米、残宽9米,船下部有13个水密隔舱,排水量达400吨,载重估计能达200吨。
可这还是民船,是一艘私人商船,并非是宋廷的官船!
根据《宋史 高丽传》的记载,在公元1078年,宋神宗为遣使出使临国高丽,专门建造两艘大型海船,号称“神舟”,现代船史研究者考证、研究认为,宋时“神舟”,全长38米,装载量240吨左右。
而根据吴自梦《梦梁录》的记载,南宋朝时期海船,最大的能载重300吨,可载五六百人出航远洋。中型海船,可载150吨,载人能达300人左右。
而且这些都是真正的海船,而非是清代书籍以及网文所述的只能行走于内河的平底船。水密隔舱的技术,直到明代时期(18世纪),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才学会这项技术。所以一直以来,在18世纪之前的古沉船中,拥有水密隔舱的基本可以判断为中土所固有的标志。
而且根据古船专家的描述,两宋时期的中土海船,已经使用了V字型船体结构设计,即底尖、船身扁阔,长宽比小,平面近于圆形。这种船体在海面上行使时,不但能稳定船体,还能减少水中阻力;同时若是碰到横向风时,横向移动较小,哪怕是顶风航行时“破浪而行”。
后来在1996年时,在西沙群岛又发现了一艘南宋沉船,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有11个残留的水密隔舱。由于岁月的腐朽,导致了船体腐败严重,因此至今无法修复。但是从沉船中打捞出近万件宋代民窑生产的瓷器。
因此专家认为当时古海上丝绸之路,该船从福建出发(瓷器多为福建民窑生产),本想行至印度或中东某处贩卖瓷器,可没想到了南海时,因遇飓风礁沉没……
一条千年的海上贸易之路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史书、野史的记载,来推断出古代海上贸易路线,可1974年,在泉州挖掘出土的那艘海船上的货物实证,让人们才明白过来当时的中土人是如何做海上贸易的。
该沉船上面有大量的香料、沉香,银、铜钱、只有少量的瓷器,中土本身就不生产香料,因此人们根据第二条的南海沉船推测,当时应该是从泉州装满瓷器、丝绸、茶叶后,贩卖到南洋,然后收购香料、沉香,再返回广州、或泉州,转手卖给阿拉伯人和中土人,再由他们贩卖到更远的中东地区。
上一篇:如何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