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从众问题?
行为,群体,就越如何看待从众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从众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回答你问题。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众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很多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生活中普遍的一种心里行为,心理学已经证实,人们具有从众心理者行动时常常考虑别人的判断行为,如果知道其他人是从众行为,也会参与其中并采取差不多的行为。
但是,人们怎么会屈从于群体压力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吧!我个人觉得这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有的人缺乏自信,对自己判断总是拿不定主意。人和人是不同的,该不该从众因人而异的,应该在大方向把握自己究竟是否正确。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我是玲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从众行为,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的冲动行为,它其实都不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的意义,因为无论哪个社会,和多数人的观念和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须的,但是过多的从众它其实容易让人进入到一种去个性化的状态。因为从众行为它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接纳引导的行为,滥用这种方式就会让自己失去接受挑战的机会和缺乏应有的个性,所以从众这种行为应该和理性的选择结合在一起,当它成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盲从的话,才有利于自己适应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阿希从众实验:
1956年的阿希从众实验旨在研究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产生及其原因。
二、从众的影响机制:
(1)信息压力:经验使人们认为,多数人的正确几率比较高,情况越是模棱两可, 就越是缺乏参照构架,人们就越相信多数人,越从众。
(2)规范压力: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其他成员视为越轨者,害怕与众不同而成为“一匹离群之马”,遭到孤立,因此采取多数人的意见。
三、从众的影响因素
1、群体因素
(1)群体一致性:个体在面对一致性的群体时所面临的从众压力是非常大的。
(2)群体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着群体规模增大而增大。一个较小的群体就可以引发强大的从众效应。
(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高,个体对群体的依附心理越强烈,越容易对自己所属群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2、个体因素
(1)性别:研究表明,女性在一些比较男性化或是男性比较擅长的问题(如汽车、足球等)中容易展露出更多的从众行为,而男性则更容易在一些女性化的话题(如化妆、文学)中表现出从众。在男女都比较了解的中性问题中,则性别对从众行为的影响不大。
(2)年龄:从年龄上看,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从众,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前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
(3)个性特征: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等都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力越强,自信心越强,自尊心越弱,对社会赞许及认可的需求越低,对焦虑情绪的处理能力越强,就越不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4)知识经验:任务越简单,人们对它越了解,所掌握的信息越多,判断就越清晰,就越不容易从众。
三、从众心理的对策
1、破除权威定势
要营造积极、科学、开放的舆论氛围。应该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和盲从,不能将权威的意见均视为圭臬,要放大并重视普通人的贡献和智慧,这样自然会百花齐放。
2、创造自由空间
要培养人们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决策或是商议问题的时候多举办交流分享会、辩论会等,鼓励不一样的声音,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人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各抒己见,这样人们的自主思维就会逐渐增强,做到不盲从、有主见、理性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众”心理、“从众”行为是人类保留的动物本能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动物都有这种行为。
上一篇:肉夹馍,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