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文籍浩如烟海,因战乱损坏了多少?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王莽,图书,藏书中国历史文籍浩如烟海,因战乱损坏了多少?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备受争议,虽统一六国,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使我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但对其焚书坑儒之过,责难之声千古不断。秦建国初期,求书若渴,官方建有石室、金匮以藏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秦始皇此次焚书的规模空前,这次劫难,使得先秦活跃的学术论坛突然沉寂,百家争鸣之景再无出现,此次焚书也开启帝王专制之先。虽然如此,秦书亦得以保留许多。但项羽灭秦后火烧咸阳宫,大火延烧三个月,官方所存的大批典籍毁于一炬。
西汉末王莽之乱
公元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很快触发汉末农民大起义。他在位十余年,战乱不断,刘秀等崛起与之展开争权战争。后刘秀为平定四处叛军,发动大小许多战争,其中毁坏书籍不计其数。另外,公元24年赤眉军与更始军互攻于长安,宫室被焚,“礼、乐分崩,典文残落”。《文献通考》说:“王莽之乱,焚烧无遗。”西汉藏书上百年的辛苦经营,在王莽大乱中消灭殆尽。
东汉末董卓之乱
东汉时期不但布帛在书籍中大量使用,更有蔡伦造纸引起书籍史上的革命。书籍变得轻薄,藏书者成本降低,好此道者更多,藏书数量逐渐增加,超过西汉时期。然而在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诸侯共伐之。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避锋锐,使汉献帝从洛阳西迁长安,并放火将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图书损毁无数。
西晋八王、永嘉之乱
三国时魏国受曹操等爱书的影响,对图书收藏很是重视,政府典藏又开始丰富起来。至晋统一全国后,建秘阁以藏书,所藏已近三万卷。但不久,司马氏王族宗室操戈,内部兵乱,史称八王之乱,祸延十六年,战争不止,秘阁藏书受到严重破坏。从此晋势力渐微,地方势力与少数民族势力长年争斗不休。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刘曜破洛阳,晋怀帝成为阶下囚,此一役图书损毁非常惨重,被称为“永嘉之祸”,所遗书籍十去其九。东晋迁都后,点检图书只余三千卷。
唐安史之乱
唐朝的藏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所获颇丰,唐玄宗尤好藏书,命人多录副本,以防不测,在长安与洛阳两京各藏一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并有防火、防蠹、防霉等专项制度,设崇文馆等以官藏。另,唐代在印刷业方面,除手抄外已出现雕版印刷,使得书籍数量大大增加。重建后的唐代政府书库有八万余卷,弥补前朝部分损失。然而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史思明再起,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攻陷两京,唐玄宗逃亡四川,两京所藏图书“亡散殆尽”,“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图书典籍再次遭受浩劫。
唐末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政府再次重新修补书库。代宗时,以千钱购书一卷,并设立拾遗史到江南寻访图书。文宗时,“搜访遗文,日令添写”。经过多年征集,政府聚书又达五万余卷。然好景不长,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军于881年攻陷长安建立大齐,兵火之中“内库烧为锦绣灰。” 《旧唐书经籍志》载:“广明初,黄巢干纪,再陷两京,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曩时遗籍,尺简无存。”但也有认为史书记载黄巢义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闾里晏然”,抢掠焚烧之事多为唐兵趁乱内哄所为。
五代十国图书屡遭焚毁
唐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官藏图书也屡有劫难。后唐定州节度使王都曾得后梁遗书三万卷,后王都反叛,被后唐军击溃,他焚烧府库,所有藏书化为灰烬。后晋石敬瑭,为契丹所灭,大批文物图书被抢掠一空。五代十国时,雕版印刷技术已普及,图书数量很是可观,但却屡遭焚毁。据说南唐李后主虽酷爱读书,但也曾仿梁元帝焚毁过书籍。然而宋时陆游则认为其焚毁多为碑帖书画,古籍还得以保存。
我国历史至唐前的劫难对书籍有毁灭性打击,至使后世难见唐前书籍珍品。
宋靖康之乱
宋朝统一全国后,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自太祖下诏征募遗书开始,历代皇帝对收藏图书都十分鼓励。宋朝建有秘书省,设崇文院三馆一阁,对图书倾力搜集,凡献书者待遇优厚。民间献书踊跃,经历代所得亦有七万余卷,但较之隋唐相差仍远。好在宋时雕版业已十分发达,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为印刷业如虎添翼;加之文化发展空前,文人名士极多,当朝著述颇为丰富,刊刻新书甚多,官方皆藏于秘阁内。
然北宋末年,金军入侵,攻陷汴京,“即取秘书录”,将书录拿走。后金人攻临开封,迫徽、钦二帝为人质,索取北宋全部藏书及印版。等到宋之援军云集京师,金军仓皇北还,“秘阁图书,狼藉泥中……书史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此谓\"靖康之乱\",大宋视为大耻,也是我国书史上的一次大难。
列强入侵,付之一炬
清朝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抢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因园子太大,盗抢不走便放火烧之,以掩盖其罪行。大火连烧三天,园中所藏古籍不能幸免。此场大火不但焚毁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且还抢掠《永乐大典》。光绪末年惨剧再次上演,圆明园在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侵占战东北三省,扶持伪满州国;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炮轰上海,著名的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于一旦,所藏数十万册图书皆遭于难。1937年日寇攻入南京,进行烧杀抢掠,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战火所到之处,各地书籍文物等均遭难,或抢掠到日本本土,或焚毁于战火之中。
纵观历史,几乎每逢战乱与动荡,\"书厄\"事件便会一次次上演!既是给后世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后人应更好地保护与继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人说郭德纲相声靠砸掛于谦全家斗梗否则郭就没包袱可抖,你怎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