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文籍浩如烟海,因战乱损坏了多少?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王莽,图书,藏书中国历史文籍浩如烟海,因战乱损坏了多少?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7.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文献损失不可胜计,此处仅举一例。1932 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以飞机轰炸商务印书馆、商务总管理处,第一、二、三、四印刷厂和纸库、书库、尚公小学及东方图书馆中弹起火。后日本浪人再次闯入东方图书馆,纵火焚书。馆中珍本古籍及其他中外图书四十六万余册化为纸灰,飘满上海天空。由于文献有散佚,所以才有了“辑佚”之学。所谓辑佚,即是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辑出散佚的书籍,如清代四库馆臣就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来。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谈及清代经学三大成就时,“辑佚书”居三者之首,可见清人对辑佚的重视程度。
因战乱散佚的文籍不胜枚举,对我中华文化的传承影响深远,部分文籍因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流传了下来,但是许许多多的文籍也因战乱永远遗失,但是我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有很好的自愈能力,虽遇多次战乱,但不曾毁灭我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将引领世界,长盛不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扯俩句。
历史文籍、浩如烟海,在历代王朝更替、战火动荡之中遭损毁。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毕竟,战火一起,人命皆如蒿草,何况书籍啊。
至于损坏了多少,恐怕真没人能说出具体数字。
至于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多少影响。说实在的,有点小影响,但也真无啥大碍!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所幸的是,华夏自有文化之日起,文化的魂,已植入华夏人思想意识之中。战火只能毁了书籍,却摧毁不了文化的魂魄。所以,一旦战火过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们,无不纷纷开始为前朝作史列传。以求修复那些即将失去的东西。否则,焉有二十四史存在。
所以,许多细节,或许无从考证了。但是大体脉络,却是清晰存在的。
而一些经典记载的消逝,虽然殊为可惜,使得后人们无法去得知其中细节。但同时,却又反过来,更大的促进激发了人们对探索考证历史细节的兴趣。试想一下,假如历史所有典籍皆存,所有细节皆一清二楚。如此,则今日之历史学尚有何意义可言?
所以,毁于战乱的文籍,很可惜!但是,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又几乎没有!
因人文历史,本就是人类文明进程所创造的。所谓历史,亦必然的,会在文明进程之中,不断遗失一部分,同时也不断的增加许多部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文献书籍数不胜数,然而自古以来战乱不断,灾祸连连。各种文献古籍或因战火、或因灾难、或因人祸损失惨重,确实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然而,中华文明历来就是一个自学自愈的文明,有很强的自学和自愈能力。虽尽各种损毁,但依旧看着这些能力繁衍生息。
其二,损毁古籍虽多,然而也并非都是精华,一些糟粕也因此损毁,这对后世的文明传承影响不大。
第三,创新也是支撑中华文明长久屹立的重要支柱,新的文献出现,新的思想更迭,新的文化替代旧的文化,这也是中华文明长久不衰的法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华夏民族对民族气节、人伦道德、忠奸是非、勤俭孝敬都是代代言传身教传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影响。再多的文集,也不过是此一时彼一时。
我们要学和要做的,是与时俱进,尊重自然规律。
有违于天道的做法,都不能存在于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文化古籍损坏很多,无从计数。有的是因为战争,包括内战和外国侵略和掠夺。有的是因为政治斗争,如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反封建运动……还有因为是火灾、水灾等等。丢失和毁坏的历史文化典籍无法弥补,只能不可避免的由后人去推理,寻找证据证明古时事件真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人说郭德纲相声靠砸掛于谦全家斗梗否则郭就没包袱可抖,你怎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