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夷陵之战,为什么陆逊一把火,就让刘备兵败回白帝城托孤了?
刘备,白帝城,东吴夷陵之战,为什么陆逊一把火,就让刘备兵败回白帝城托孤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蜀汉文武大臣大部分都是反对此次东征,不利于蜀汉联吴抗曹,有违背蜀汉国策。而刘备一意孤行要东征东吴。造成了蜀汉意见不统一。
2、 军队缺乏名将
张飞率兵万人,准备到江州与刘备的部队合会,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杀害。
刘备派遣将军闷冯习、吴班、张南等人率兵,为先头部队,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蜀汉这些将军不是名将,在作战方面没有特别的军事才能。
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统帅朱然、潘璋、韩当、徐盛等名将,抵御蜀军,这些名将在作战方面,经验丰富,军事才能突出。同时孙权向曹魏称臣修好,避免两线作战。从这点可以看出孙权在用人方面与军事策略方面要比刘备占有优势。
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用人得当。深得主将吕蒙的信任,曾参与讨伐关羽的战争。在军事名声不显的陆逊,蒙蔽刘备,让其轻敌,上当。
在陆逊率军抵达夷陵时,刘备也自秭归率军进至夷陵界以击吴军。治中从事黄权为保证蜀军安全,向刘备建议:“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刘备不仅不听,反而认为黄权干预他的指挥方略,把黄权调为镇北将军,驻守当阳,使督江北诸军。黄权被调走后,刘备“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驻军于夷陵猇亭,于平地立数十营以挑战。
陆逊在夷陵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彻底摸清蜀军底细后,有了取胜的把握,全军出击,用火攻攻击蜀营,连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帐,斩杀了蜀将张南,冯习等人,蜀军瓦解。刘备深夜逃脱,最后进入白帝城。
东吴在将军与军事上占到优势力,再加上刘备轻敌,导致最后兵败,逃往白帝城。
3、 战术失策
从战术上讲,刘备舍船登陆是一大失误。刘备既然决定东征,就该利用身处上流之优势,居高临下,率四万大军水陆并进,向前猛攻,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
从陆逊给孙权的上疏中可知,陆逊最怕的也是蜀军水陆并进的战术。谁知刘备自秭归兵抵夷陵之后,则是舍船登陆,将军队散开,沿江岸扎营四五十座,与吴军相持半年有余。
刘备本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会采取这种愚不可及的战术?这说明刘备东征并不是成竹在胸,只是一时激动而发。对此,就连经历战争不多的曹丕听说刘备东征、树栅连营七百里时,也对群臣说: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阴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不久,刘备就被陆逊火攻打败,狼狈逃回白帝城。
4、地理环境
从成都至夷陵,多崇山峻岭,进军困难。虽有长江顺流之便,但蜀居上游,易进难退,所以当刘备从陆路进军时,只能“缘山截岭”,才至夷陵猇亭安营扎寨。
刘备最不应该的是放弃水陆并进的战略而弃船登陆、设置几百里连营。黄权建议愿为前驱为他探路,刘备拒而不听。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因黄权在江北,回四川之路被吴军切断,又不肯降吴,而归顺于魏。
有人谣传,说黄权家属已被蜀国收斩,黄权不信。其实在蜀国确实有人建议刘备收斩黄权家属,此时刘备头脑已经清醒,他说: “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可惜,悔之晚矣。夷陵草木繁盛,易于火攻,刘备陆地扎营,又不重视防备,因此大败,这是刘备昏聩所致。
这就是陆逊一把火,连烧七百里,蜀军兵败,刘备逃往白帝城,自感羞愧,郁郁致极,他发现自己大限将至,最后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与李严,223年病死在白帝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夷陵之战,为什么说陆逊会战败刘备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刘备有些自傲,认为东吴无对手矣,接连战胜东吴,便产生了这种心理,有骄兵必败之因素在里面,况且,雄兵近百万之众,战将有关兴,张苞等,二)布阵有误,绵延八百里,己犯兵之大忌,为兵败埋下伏笔。三)因天时地利之因素,正值秋草枯萎,给陆逊提供了有利之机,要不是有诸葛的八阵图石阵,恐会更惨,不知我的回答对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这次战役刘备倾尽举国之兵,所以兵败以后留下的就是个烂摊子,已经无力采取军事行动了。
第二,刘备已经是个六十开外的老人,他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承受的起连续失败带来的打击。先是折了关羽,丢了荆州三郡,使隆中对成了泡影,接着又一战丧失了几乎整个蜀国的精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得问罗贯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夷陵之战是刘备轻敌和骄傲造成的,刘备在关羽和张飞都死后把怒火发给东吴孙权,不顾诸葛亮和群臣的苦苦相劝。刘备征讨东吴刚开始时打下了东吴大片土地,开始骄傲起来不愿和东吴讲和,刘备万万没想到在夷陵遇到了陆逊,被一把火烧得损兵折将,自已也在白帝城陏陏而终
上一篇:装酒的塑料桶怎么去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