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家人要不要分餐?
分餐制,自己的,家人一家人要不要分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中国人的家庭里,分餐往往会让家人觉得生分。但是在这温情背后,藏着极大的风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斯为团结友爱的象征,如果故意为之,何来团圆?何来吉祥?何来幸福?这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背道而驰的,不该为之。
但放在特殊时期,却是最有爱的体现。新冠病毒传播的速度之快,给国人造成的恐惧之大,为世界添堵的程度之巨,让一家人团聚成为奢侈之举,成为一种担忧。谁想让家人被感染?谁会主动让家人受害?尤其是在武汉的重灾区,一家人分餐是一种大爱,是一种保护,值得提倡。
我老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留城发展至今。父母常来小住,有次老父胃痛,在医院查出幽门螺丝杆菌感染,医生嘱咐要分餐,否则会感染全家。如果回家直接分餐,老人情感上无法接受,会以为我们有嫌弃之疑。我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把对全家人特别是对孙子、重孙子的伤害告知后,老人主动愉快的接受了分餐。
从医学角度分餐是好事,但从情感的角度有碍团结。在大中华的和谐、融合氛围下,不要轻易为之,但遇特殊情况,不得已而为之,要做好政治工作,要学习咱军队的政治委员,这也是制度优越性的所在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议分餐,觉得有失温情,也可以选择使用公勺公筷。
从卫生安全的角度,分餐是最为合适的就餐方式。
外界环境的细菌病毒,我们人眼是看不见的,不在实验室中,我们无法分辨餐具或饮食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
就目前来说,新冠疫情可能会变得和流感一样在人间传播,在疫苗没有广泛使用之前,分餐不只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从历史与礼仪的角度来说,分餐制有存在的价值。
分餐制与合餐制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在资源匮乏的时候,不浪费食物,也还是分餐制被采用的部分原因分。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合餐制才慢慢与分餐制并行。
在最初,不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分餐制。古时候分餐制是就餐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宴席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对于分餐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采用分餐和公勺公筷结合的方式会更适合中国人。
合餐制是现在中国人就餐的主要形式,互相夹菜是体现情感的方式之一,但也是传染病的风险之一。将合餐制立刻改为分餐制,实际进行仍有很多困难,比如家人的拒绝,餐饮界资源的增加,中式很多菜肴提倡的摆盘、造型等也不利于分餐。
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本身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分餐是最佳方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公勺公筷值得推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分餐。有一个既符合中国民俗和中餐特色,又顾及健康卫生的折中办法———那就是使用公筷和公勺。
必须承认,中国人一个盘子里夹菜的习惯不是非常符合健康理念。
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筷子直接伸到大家的汤盆里夹菜,这比起把筷子伸进菜盘里就更不卫生了。因为,这等于把自己的筷子在汤盆里涮了一遍。有这种习惯的人不在少数,大家在一起聚餐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但碍于人情又不好提示。
但问题是,分餐制在中国很难实现
一是几千年的民俗习惯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改一个小小的习惯都跟改姓似的难。
二是因为菜肴的形态,决定了大多数中餐不适合分而食之。
除了菜面合一、菜饭合一的快餐、简餐,其它大多数的餐饮形式都不适合分餐制。与西餐不一样,中国菜讲究造型,且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汤汁,将其分开后必然破坏整体形态,观感大打折扣;如果再将不同的菜肴混到一个人的盘中,酸咸甜辣的汤汁相互交融,对于挑剔的吃货来说简直无异于虐待他。至于火锅、吊锅、汽锅、砂锅、干锅、铁板、煲等等形态特殊的菜品,要把它们分开再合并更是想都别想。
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公筷和公勺
吃菜的时候,每个人都用公筷夹到碗里再吃;喝汤的时候,每个人都用公勺舀到碗里再喝。添一筷加一勺,不仅兼顾卫生问题,而且比分餐方便,也便于一般人接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具体情况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毕竟中国人喜欢用筷子,放进嘴里又去盘子里夹菜,中间接触的是自己的口腔和唾液,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是健康的,平时有溃疡或者别的细菌容易造成检查感染,非典时期街头饭店就是分餐制和采用公共筷子,我家自从03年非典就一直使用公共筷子,这在医学上叫切断传播途径,从家人安全以防万一角度考虑,还是使用分餐制好,传统文化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且不能排除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可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