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晁盖如果不死,他会和宋江一样,选择带领大家一起接受朝廷招安吗?
梁山,朝廷,天王晁盖如果不死,他会和宋江一样,选择带领大家一起接受朝廷招安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过了一段时间,山下朱贵传来消息,说是有一大队客商从梁山经过。晁盖大喜,说是山寨“正没金帛使用”。晁盖上梁山并没有多长时间,却把生辰纲和自己带来的金帛都花得差不多了。钱用完了,可以去找,反正做了草寇,打家劫舍便是营生。这件事,还是说明晁盖劫取生辰纲并非为了造反,而是夺取不义之财,为弟兄们谋富贵。即便是到了梁山,也没做长期打算,先把生辰纲分了,又不去干强盗生意,所以,便没金帛使用了。
晁盖缺钱花,所以,还是要抢劫的。于是,便派人下山劫掠客商。这次抢劫,虽然不是针对朝廷贪官,但也像黄泥冈那样,只取钱财不害人性命。所以,晁盖对下山作案的弟兄们说:“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刘唐、三阮等抢得财帛上山后,晁盖并不十分高兴,他悄悄的叫过一个喽啰问杀没杀人,喽啰回禀说没有伤害一人。此时,晁盖大喜,说道:“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从这些细节中,完全可以下结论,晁盖夺取生辰纲并不代表他要造反,顶多是反贪官而已,上山造反是与朝廷作对,甚至是与皇帝作对。晁盖不愿意上梁山,做了寨主不愿意伤害于人,也就是说,谁都不能伤害,包括朝廷官员等等。晁盖的造反意志还没有吴用坚决、坚定。因而,不可不顾文本的拔高晁盖,更不可得出晁盖反对招安,必定要反对宋江的推断。
晁盖宋江是铁血兄弟
晁盖不愿意造反,但他心中并无主张,也看不到前途,只能做个“好强盗”,像王伦那样别去招惹官府。虽然晁盖不是王伦可以相比的,但两人在梁山上的主张和搞法却是大同小异。吴用是坚定的要上梁山的好汉,眼见晁天王这么干下去,总有一天会遭遇“团灭”。于是,再度出“馊主意”,把晁盖调离梁山,到江州劫法场。梁山好汉大闹江州,等于是向官府宣战,晁盖不想杀人,也办不到了。
那么,晁盖为何如此轻易的受吴用调遣,敢下江州劫法场呢?起因大概与吴用有关,吴用是晁盖的发小,自幼在一起,凡事都“商量计较”,吴用的话,晁盖还是非常愿意听的。但是,促使晁盖舍弃初衷,下江洲劫法场的最大动因,却是晁盖与宋江的关系。这两人可谓真正的“刎颈之交”。
《水浒传》中,写晁盖与宋江的关系,一是很特别。郓城县衙离东溪村不远,宋江又是远近闻名的及时雨。然而,吴用却不认识他,更不知道晁盖还有这样一位以性命相救的铁杆兄弟。二是很特殊,两人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分别代表了《水浒传》佛道两派。
给晁盖传递生辰纲消息的,是赤发鬼刘唐。原本,刘唐完全能够直接来找晁盖,但施耐庵却让赤发鬼“醉卧”在灵官殿。书中细节表明,刘唐当时并没有醉酒,还知道睡觉前脱下衣服,做个枕头,安然而卧。即便是喝了点酒,却还没有醉到不能去见人的程度。
施耐庵写这一笔,说的是生辰纲大案是佛道联手做下的。晁盖是托塔天王,也就是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灵官殿中的“灵官”,却是道教大护法。施耐庵行文奇妙,借此宣扬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倾向。
宋江也是一样,他的家中有一个佛堂,供奉着三世佛。杀阎婆惜后,宋江便躲到了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里。宋江是道家紫府的天魁星,却是寻求着佛家的保护。
宋江与晁盖分别代表着“佛道”,这是一种隐喻。既然是隐喻,就不能写得太直白,文本中所反映的就是极少有人知道这个隐秘。所以,吴用不知晁盖与宋江的关系,宋江家的地窨子,也只有朱仝知道。
既然晁盖、宋江是这样的关系,在施耐庵“佛道合一”的主题下,就应当是一体两面,两人是高度一致的。体现在具体人物上,就是晁盖、宋江是能够换命的铁血兄弟。
列位看官若有兴趣,不妨找来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读一读宋江给晁盖报信,晁盖大名府显圣救宋江这两回书。在这两回书中,宋江报信、晁盖显圣时说的话,几乎就是出自一人之口。
施耐庵这样写晁盖、宋江的关系,是要表达“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这一点,绝对是反皇帝的。宋徽宗是坚定的“崇道抑佛”的推行者,宣和元年正月,此皇帝便下“革佛诏”,抑制,甚至毁灭佛教。施耐庵有针对性的设计晁宋关系,所隐含的主题就是反宋徽宗。
既然如此,那么,晁宋二位头领为何都积极的主张招安呢?这个话题说来很长,不是这篇回答所能讲得清楚的,也不在本回答的范围之中。只说一点,就是《水浒传》的蓝本故事,以及历史真实,梁山好汉确实是招安了。施耐庵不能违背历史写神剧,便在前七十回书铺陈这样的结局,然后,将写到晁盖死后,宋江等人战败而接受招安。招安之后,去边境杀敌“保境安民”。在宋徽宗镇江复辟时,梁山好汉大概会再次造了宋徽宗的反。这段故事,前七十回有伏笔,绿野老道也曾多次解读这些伏笔,尤其是宋江江州题反诗,将是梁山好汉终极归宿的大伏笔。
晁盖积极主张、支持招安,从来就没有制造“晁宋矛盾”,引发“晁宋之争”。宋江做了寨主,继续按照晁天王的遗愿,带领梁山好汉完成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大计。至于梁山好汉是如何被招安的,招安之后,又是如何“替天行道”的,那是题外的话。不过,归结一点,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最终都将以英雄式的故事结局。因而,说晁盖主张招安、支持招安,并没有损害晁天王的形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晁盖不死,他肯定不会像宋江一样接受招安,晁盖为人高傲,不甘屈居人下,如果他不死,一定会自立为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仅从《水浒传》这部书而言,作者之所以称梁山集团的一百单八将为“好汉”,就是他们最终选择了全数招安,为朝廷效命沙场。无论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他的思想观念,选择招安,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是,如果晁盖一直为梁山之主,我的答案是:晁天王不会带领大家一起接受朝廷招安。
上一篇:现在的绿色无公害果蔬有哪些?种植无公害蔬菜有哪些必备条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